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种田文 -> 明末称雄全文免费阅读

第684章 秋收过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进入十月后,嫩江平原已经下了第一场雪。雪下的很大,纷纷扬扬的下了一天,不过第一场雪并没有积起来,雪停后,地上的积雪不到一天又都融化了。

    新沂河里也开始流着冰凌,天气渐冷。

    不过今年大丰收,地里的土豆、玉米、水稻、麦子、大豆等作物也早收回来了,还赶着九月时的那段好天气,晾晒好了,如今大部份已经由粮站的人过来收走了,粮款大家也已经当场接过。

    剩下的粮食依然把屯堡里的仓库堆的满满的。

    仓里有粮,屋前有柴,存折上还有点存款,今年的日子大家都过的很满意。

    这段时间,那些已经订亲了的移民家里,家家都赶着准备结婚用品。最近这段时间最生意好的手艺人当属弹棉花的。

    新人结婚,得准备好新棉被,尤其是这嫩江平原冬天冷,更需要多准备几斤。中原商人乘船过海来到辽东,改乘辽河运船乘风破浪,一直北上,经易屯换运后,再经易屯河松花江然后是嫩江,总长近两千里路程,有了这条东北大运河后,原本产自内地甚至产自东南亚、印度的棉花,被一船船的运到了遥远的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

    许多人家一买就是买上四五十斤棉花,十斤十二斤重的厚棉被准备一次打上几床。因为许多新媳妇都是来自日本、女真、蒙古等地的姑娘,因此倒也省了不少娉礼,也没有女方家提出的什么特别重的要求。

    但大家也都比较朴实,只要手里有点条件,总要准备的好些。别的不说,新人结婚,总得给他们一间独立的新房,哪怕没有独立的院子,独立的新房得有一间,新炕得有一个。这新炕席、新毛毯被子起码得凑够个六床,那意味着六六大顺。

    另外简单的家具得有点,炕桌啊、衣柜啊,以及象样的大樟木箱子总得再凑上一对。

    这段时间。在各个移民屯堡,走到哪都能听到那些下乡来的商队的吆喝声,卖棉花的,卖各种项链戒指耳环首饰的,买红布卖绸带的。还有卖镜子卖梳子,卖瓷器的。

    结婚对于中国人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情。因此哪怕这才是第一年移民过来,大家手里没多少积蓄,可也依然得把这事办的体面热闹。因此向屯里借,向邻居们借,向信用社贷款,总之是没人敢随意的。

    弹棉花的手艺人带着学徒们从早到晚的赶着邦邦邦的弹棉花,木匠们这个时候也是早早被预订好到各家去打制家具,甚至村里面的那些大婶子小媳妇们。也都主动到那些今年家里有喜事的人家里去帮忙做衣服鞋袜,自己做总归又比买成衣得省不少。

    临水乡水边屯。

    魏山这些天也是忙碌无比,忙完秋收后,屯里组织部份青壮去开垦河边的那片沼泽,这片地临河靠水,只要整好了,趁着现在冬季河里水少,沼泽地干了。挖出沟渠,然后修好田垅,明年这块地就是一片上好的水稻地。在这嫩江,水稻产量不比土豆玉米,但价格却是高的多,因此种水稻其实更划算。

    另外部份青壮则被抽去和全县另外的五个乡几十个屯堡的上万青壮。却参加修建县里的水库。按省里的规划,他们县里将修建一个水库。水库修建好后,能极好的防洪防涝,也有利于全县的田地浇灌。

    这次水库修建,他们县里出一万青壮,府里拔资金。府里另调拔一万青壮支援。加上还有专门的工程营过来帮助,有技术有资金还有人手,这个并不算太大的水库预期三个月的时间完工。

    因为这水库是省里项目,还有朝廷拔款,屯里派去的人还有钱可得,还包吃包住,这又是让移民们十分感激的事情。

    魏山白天去河边挖沟堆堤,每天还要拉着兄弟和同村的一伙年青人,为自己准备新房。

    如今水边屯的移民们,还是一千户人居住在一个大屯子里,这里更像是一个临时的大营寨。一个屯堡里又分成十个大队,每大队一百户人家,下面又还分成十户一组的十个组。

    屯里就跟一个大军营一样,房屋都是连排的木头房子,一家挨着一家,各家有四间屋子。前后各留有不少空间,大家便又在屋前搭了木头棚子做厨房,屋后搭了木头棚子做畜牧栏柴房。

    现在魏山要成亲了,家里的这四家屋子是不够住的,除了父母,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魏山和多数要成亲的伙伴一样,打算再屋前盖厨房剩下的那一块地方,再盖一间房子,盘个炕,然后就做他的新房。

    屯长对于这事是同意的,再过两年,大家就要分地了,那时这个屯也将分成许多个村子,也不会这样拥挤了,但是现在,也只能先将就着一下。

    虽然秋收过后,但垦荒依然没停,连不少青壮妇女也是被安排去翻秋收过后的地,去山上砍柴等。

    因此盖房子,只能在每天的早间和午间还有晚上收工之后,利用那点空闲时间盖一点是一点。

    另外,每隔两三天,魏山还得跑一趟乡里。他的未婚妻初子和屯里其它同伴的未婚妻一样,现在还都住在乡里,这些时间她们要继续学习汉语,还得适应一下这边的气候,学习下汉人的礼仪等等。

    官上也还在这这些姑娘准备嫁妆,她们到了这里,官府就是她们的娘家人。

    魏山如今已经有些喜欢上这个叫初子的姑娘了,很朴实,脾气也很好,还很会干活,洗衣做饭样样都会,甚至还会劈柴。

    魏山的父母更喜欢,总是要做些吃食,然后让魏山送去。

    若不是官上订好了成亲的日子,还得等些时间,只怕两老早就让他们完婚了。

    一大早,魏山他娘又早早起来煮了八个茶叶蛋,又蒸了一笼肉包子,里面的肉是用魏山他们几个伙伴在附近松林里打到的狍子肉做的。

    再加上一些榛子松子之类的,包了不少。

    “告诉初子,别傻傻的又全分给别人吃了。这是娘专门给她做的。你看那孩子,以前也吃了不少的苦头,长的又喝又瘦的,得养养。补好身子。这样等过了门,那时就能怀孩子了。”

    一边说着,魏山娘又把一条毯子和一件毛衣拿过来。

    “这毯子是羊毛毯,正宗蒙古羊毛,承德毛毯厂产的。这毛衣。也是承德毛线厂产的毛线,娘亲自织的,暖和,让她记得穿,天冷了可不能着凉。”

    魏山笑着接过这些东西,“知道了娘,我先去了。”

    拿起两个热乎乎的大馒头用干荷叶包了,魏山拎着东西出门了。

    水边屯离乡上还有十多里路,他还得赶回来上工。好在他有匹马做脚力,这马是队上的。不过是放在魏山家照顾,偶尔骑骑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到了乡上时,还很早。

    初子她们住在一个专门的营地里,外面还有警察和官兵把守。不过他来的次数多,对方的也早认识他了。

    “哎呦,魏哥又来了啊。”

    魏山掏出荷叶包着的两个山东大馒头,还热着呢。

    “谢了,魏哥,我去帮你喊下初子姑娘。”守门的是乡里派出所的民警,人很好说话。但也仅能把人叫出来,是绝不会把他放进去的。

    过了一会,初子脸红扑扑的来到门口。

    “山子哥。”初子现在跟魏山也很熟了,“今天早上有霜。一路过来肯定很冷吧。”

    “没啥,我骑马过来的。”魏山呵呵笑着,然后就把母亲准备的东西拿出来,“这是俺娘煮的茶叶蛋,这蛋是昨晚上就开始煮了,已经很入味了。还有这肉包子,我昨天晚上跟屯里人去松林里猎到只狍子,这包子用狍子肉包的。”

    初子接过还冒着热气的茶叶蛋和肉包子,感觉有些鼻子发酸。

    “谢谢!”

    “一家人说啥谢呢,你趁热吃。”

    “俺娘还给你买了条羊毛毯子,还给你织了件毛衣,天冷了,怕你着凉呢。俺妹子都有些眼红了,说俺娘还没给她织过毛衣呢。”

    初子听了,连忙把毛衣拿出来,“那这毛衣给小妹穿吧,我有衣服穿,昨天也刚发了一件毛衣呢。”

    “你有是你有,这是俺娘专门织给你的,小妹要我再买点毛线让她自己织就是了。”

    魏山亲自给初子剥茶叶蛋。

    “山子哥,你也吃。”

    “我来时吃过了,你多吃几个。”

    初子便幸福的吃着茶叶蛋,感觉心里甜蜜蜜的。

    “初子,我们的新房已经盖的差不多了,屋顶已经盖好了,炕也盘好了,现在就是把木墙的缝堵堵,然后再收拾收拾晾一晾,就差不多了。”

    “六床棉被也快好了,还有床单被面,以及新衣新鞋,也都快准备好了。”

    说着这些事情,魏山也觉得很高兴。

    “还有十天,十天之后,我就来迎你过门。”

    按照官上的意思,今年移民们因为结婚的多,而且新娘多是日本和女真蒙古等外族女子,既为了把这大喜事办的热闹一点,也为了反对浪费提供节俭,因此今年整个关外,即将成亲的大约二十万对新人,将采用集体婚礼的形式。

    主要还是各个移民屯堡的新人集体成婚,只摆一次酒宴。

    魏山他们屯堡,这次就有近两百对新人成婚,其中有一百对是日本新娘,还有许多是后来官上组织过来的外族女子,也有部份是从中原来的汉人新娘。

    屯长也早决定好了,到时响应官上的要求,两百对新人集体办婚礼,屯上放三天假,婚宴摆上三天,办的热热闹闹的。

    魏山如今天天都在数着指头过日子,就等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了。

    初子脸红红的,她一样期盼着能够早点成亲过门,早点和这个自己喜欢的男子一起过日子。

    “我们成亲以后,得多分几个娃。”魏山笑呵呵的道。

    “啊,不跟你说了,又不正经。”初子脸一红,拎着那些东西跑了。跑了十多步,又停下来,转头对他道,“你也早点回吧,路上当心。”

    说完,向他摆了摆手,转身进营里去了。(未完待续。)

    ( 明末称雄  p:///3/3925/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