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御宅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欢迎亲们访问!
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田园凤女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田园凤女_分节阅读_122
- “这是因为啊,钟嬷嬷觉得,我和她一样是为了您的身体好,要不然,她才懒得听我的话……”沐千澜扶着女皇的手转出大殿,去御花园里散步,只留下一室温馨。(。)
☆、176 不能动 狭路相逢
几日之后,林玉岫的药厂悄无声息的开始生产,林玉岫也开始准备去安平城。
柳云鹤叛变,****拒敌,战场是在距离京城不过七日路程的安平城。
安平城是京城之外,最要紧的一个城市,不光繁荣富庶,而且是军事战略要地。
安平城有临河天险做屏障,本身城市的城墙也是格外厚重,用一句固若金汤来形容安平城也不为过。
而正是这样的原因才导致安平城成为两军对峙的战场。
这样的城市,只要布防合理,足以抵挡千军万马。
所以,当日柳云鹤忽然从宫中私逃回到封地之后打起清君侧的旗帜叛变,在朝中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女皇病危,无人主政的情况下,让他在短短数日之间,连下三城如破竹之势直奔京城。可偏偏就是安平城挡住了他的脚步,让他不得不在安平城外折腾盘桓。
也是因为安平城,才让****有了机会阻止柳云鹤继续前行。
柳云鹤当日起兵之后,短短时间连下三城,占据了绝对优势。只是没有人知道,他一最少的代价机会没有人员伤亡就拿下这三座城市不是他用兵如神,而是因为他策反了三座城中的官员。
柳云鹤先是谎称女皇驾崩,杨氏父子秘不发丧意图抢夺皇位,桦南王乔承祎已经被杨氏父子刺死,他侥幸九死一生回到封地,才有机会揭穿杨氏父子的真面目;其二是对这些人许以高官厚禄,保证自己将来登基之后,绝对不亏待功臣。
并不是大齐的官吏没有节操,只是凭着柳云鹤的一张嘴就毫无顾忌的叛变。而是因为柳云鹤的身份到底特殊,让他们不得不相信。
柳云鹤是什么人?是大齐女皇亲自封的海林王,养在女皇身边多年,当成继承人一样培养出来的,要不是遇到事儿,他何必冒险造反?只管等着做皇帝不就好了?
最最要紧的是,这些大臣们虽然不在京城,可再京城也多少有几个亲眷故友,确实知道女皇的身体日渐衰微,初冬的时候,已经是大病一场,据御医断定,女皇活不过三五个月。也就是说,女皇当时的身体,最多只能活到今年春天。
柳云鹤叛变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如果女皇病重的消息不假的话,女皇或许已经亡故。而杨氏在京城的势力,朝中的大臣也都清楚,杨清涟深受女皇器重,几乎是能代替女皇颁下旨意,而他的儿子****更是十分得女皇的宠爱,比起海林王、桦南王二人更加在女皇跟前吃得开。故而在柳云鹤说出杨氏父子谋逆的时候,这些人选择性的相信了。
权利再大,也是在女皇或者的时候,人常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要是女皇不在了,新皇登基,杨氏父子还是如此风光吗?显然不可能,所以趁着女皇驾崩叛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这些人想的是,如果这时候投靠了这位本来就该继承皇位的海林王,等将来王爷登基,他们也算是有了从龙之功,对前途自然大有助益,总好过一辈子只做外放的官员,硬生生比京官低一级吧?
这些人,就是因为这些或者自私或者有误的消息而很轻易的就投靠了这位原本应当是太子殿下一般的人物,意图得到最大的利益。
所以柳云鹤当时一路走来,居然没有人阻拦,很顺利的就到了临河河畔的安平城下。
他本来的计划是一鼓作气拿下安平城,当然,用的法子还是老办法。
这样无往不利的法子让他觉得很省事,甚至觉得,或许自己很快就能到京城问鼎皇位,到时候,这天下就是自己的,谁还能和自己争锋?
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安平城知府李泰清却是一位性格执拗的人,即便柳云鹤的人已经进到了安平城并且找到了他,对他说了那些话已经哄骗了好几位官员的话,可是他却坚持自己的原则,始终都不肯相信女皇已经驾崩。
朝廷没有发榜,怎么就能说女皇已经驾崩?就算是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也曾经有过发生,可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儿会发生在本朝。
按照大齐的制度,他虽然是文官,可对于当地的军队也是有指挥权,换句话说,一府长官的李泰清,手里掌管着三万地方军队。
他既然不相信,便很快组织安平城的地方军队抗敌于城门之外,临河彼岸。
安平城的军队虽然不多,可作为京城北边最后一道屏障,也不算少了,三万人马,又有临河和坚固的城墙,李泰清有理由相信,自己能做到等待援军的到来。哪怕援军会在十天二十天之后再到来,他也能做到。
策反不成,柳云鹤也不是没想过要强行过河攻打城池,他手中有八万兵,而就他所了解,安平城最多不过三万人,若是强行攻打的话,也能成事。
可就算是知道八万人对三万人自己必赢无疑,他也没办法攻城。不是他不想,只能说,他已经错过了攻城的最佳时机,如果是一个月之前的话,天寒地冻,大军过河毫无难度。可是正月的河,冰雪已经开始消融,若是一个两个人或许还能从冰面上走过,大军却没有办法通过已经逐渐融化的冰面。
一时之间,要征调大量的船只,本来就是做不到的事,可要是只让一部分人先过河,那就会被人直接绞杀,毫无益处。而且,现在的局面是,河水欲融不融,水中到处都是硕大的冰块,寻常的船只在河中只会被冰块撞沉。
柳云鹤就算是有抱负,却也只能望着临河天险无奈叹息。
他如何不知道,安平城是京城北边最最重要的门户,只要安平城拿下,京城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不会花多少力气。
可是,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让他没能达成预期目标。
只是,柳云鹤在河边站着骂娘的时候,却没有想过,这位看起来不和朝中任何人过多接触的李泰清李大人和杨清涟有过命的交情。
李泰清不光是和他有交情,更相信自己这位老友的品行高尚,不会做出这等天理不容的事,所以他怎么可能会因为柳云鹤的几句话怀疑老友而投靠新主?
****领兵出战的时候,已经失了先机。可就因为李泰清的坚持,让他并不是很被动。到了安平城之后,****仔细看过地形之后,没有冒进抢功,反而是依靠安平城的先天条件,把叛军阻止在安平城之外,也算是用安平城做盾牌保住京城的安平。
现在两方形成相持之势,比的倒是变成忍耐力了。狭路相逢,有时候不一定是勇者胜,而是双方都不能动啊!
****面上看起来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可是没有谁知道,他现在的心里如何焦灼。这场战争必须要快速的结束,朝廷可经不起这样旷日持久的战争。周围可还有两个虎视眈眈的国家在盯着大齐,要是让他们寻到了机会,大齐真的就内忧外患了。
只是柳云鹤毕竟也是经营多年,而且手底下居然网罗了一批能人,让他在短时间内一筹莫展,只能选择对峙,而没办法出战。
可一直这样对峙下去,对于大齐而言其结果是致命的,可不是好事,他势必要想办法先破开这个死局。
事实上,****不是没有试图主动出击,但是天险对于柳云鹤而言是天险,对他而言也一样是天险,柳云鹤没办法在不惊动自己的情况下过来攻打安平城,而他也没办法在不惊动对方军队的情况下偷渡过河灭了柳云鹤。
几次奇兵突袭不光没能灭了柳云鹤,反而造成不少的伤亡,这让他不得不再度冷静下来。可是,大齐又面临一场旱灾,****不知道,旱灾过后会有多少的人流离失所,又会有多少的灾民起来闹事。历朝历代,灾民闹事,虽然鲜有能成功的,可却对朝廷有着致命的打击,而现在的大齐,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好在,就在他着急上火的时候,听到有人献上了水车,只要是有河水的地方,就能缓解旱情,这让他总算是长舒一口气。只要庄稼不绝收,只要老百姓还能有一口饭吃,就不会发生人祸,这就足够大齐喘气了。
而他,也总算是能松一口气,左不过是等到冬天结冰的时候,一决死战。柳云鹤等得,他也能等得。
只是,现在才到夏天,如果一直等,还要半年的时间。
对于寻常人而言,半年时间过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正在与敌人对峙的将领,半年时间,足以消磨他的意志。****觉得,不过是数月时间,他的精神似乎被消磨的剩下不多了。可是,就算如此,他也只能选择强打精神坚持。
不光是****如此,柳云鹤的局面并不比****好多少。甚至,他的处境比起****更加糟糕一些,****背后靠着一个大齐,而且大齐这些年风调雨顺,仓库里的粮食满满当当的,可以长期供给安平城。可是他却没有这样雄厚的实力,就算是已经攻下三个城,加上他的封地,却也不足以养活这么多的军队。连续两次征粮征税已经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要是继续下去,只怕是距离众叛亲离就不远了。
而最让他觉得纳闷的就是,本来已经没救的女皇居然会日见好转,不光没死,而且还越来越好了,这让他又背负了一重罪孽,许多人对他也是颇有微词,包括当初投靠他的府城官员们,现在也是口口声声说是被他蒙骗。
如果不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他一定会亲自诛杀这几位见风使舵的小人。
沐千澜在离开京城去安平城之前,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经历搜罗了好些药材,她不光是从京城各家药铺里搜罗药材,周边的县城她也没有放过,能收的全都收了,到最后,连御药房的都搜刮了不少。
而她所做的这些却没有人说有什么不对的,这可不是给她自己谋利益,而是要送到安平城去。
京城的人都清楚,他们到现在之所以能平安过日子,都是因为****在安平城拒敌的好处,要是没有安平城,现在的京城会是什么样子,实在是难以想象。
听说是要给前线的军队送过去,这些人不光没有趁机抬价,而是用平价给了沐千澜。更有一些人拿出银子来交给沐千澜,让她买草药粮食。
这样空前的自觉,让沐千澜觉得意外了。他们可是只见利益的商人啊,记得后世的时候,马克思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怎么自己现在看到的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难道封建王朝的商人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家有本质的区别吗?
其实,是沐千澜多想了,不是这些商人忽然变的高尚起来,而是因为他们虽然是商人,是无利不起早的那种人,可是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安平城破了,京城可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太平的情形,他们几代人多积累的财富也会化为乌有。
柳云鹤可是谋逆的人,这种人连女皇的恩情都不记得,会在女皇生病的时候谋逆,自然不是一个好人,若是他做了皇帝,还不知道会怎么对待百姓?听说他所占领的地方几个月时间已经横征暴敛好几次了,许多人家都快活不下去了。听说有几家大户人家已经被柳云鹤抄没了全部家产,连妻子儿女都获罪。万一柳云鹤到了京城,他们这些人的家产到时候会不会被抄没?妻女会有什么样的下场?这些人不敢想象。
为了能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的家产亲人,就算是现在送出一些,又有什么要紧的?舍去小的,留下大的,他们最终也是获利的一方。(未完待续。)
☆、177 夤夜走 暗度陈仓
沐千澜一样样的清点从各处收集的药材,然后分门别类的装车,一共装了十大车。这里的每一车药林玉岫都仔细看过,质量品相皆属上乘,看起来这些人没有因为这些药材赚钱不多就以次充好。
对此,沐千澜很满意,如果这些药材都是残次品,她担心军中的将士都要心寒了。
安平城那边不大不小也打了好几次,虽然每次都不是大规模的战争,可伤亡也不小,长河县的药厂生产能力有限,这次她带来的丸药很少,或许根本支持不了几天,最多就是应急而已。而且那些丸药主要是消炎的药物为主,其他的就明显不足,能带这些常用的药材过去,多少也算是缓解了药品紧缺的情况。
实际上,没人知道,她这样大肆的搜刮药材,也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药材,她的空间里要什么样的就有什么样的,各种年份、各种品相,常用的不常用的应有尽有,别人有的她有,别人没有的她也有。可她的那些没有过明路,要是不从各处收药材的话,怎么能拿出来?所以,林玉岫在检查药物的时候,不时也会从自己空间里拿出来品相差不多的添补进去。
饶是如此,去安平城的时候,除了十大车的药材之外,沐千澜个人的东西,也装了满满的三车。这些东西毫无疑问是药材,之前装车,大概有三成的药材是她拿出来的,可她还是觉得不够用,索性就自己又想办法弄出三辆车的药材来,而这些药材都是品相比较好,年份足够,也比较稀缺的。
反正出发之前是在车上的箱子里装着,谁也不敢随意打开她的箱子,因此,林玉岫可不会担心在出发之前就被人识破。至于到了安平城以后,林玉岫觉得更是没人会注意自己的几辆马车上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了。
别人或许没有觉得沐千澜出行带着三辆马车有什么不对,毕竟,大户人家的女眷出门,没有不多带东西的,可是女皇却觉得有些奇怪。这孩子以前出门不是什么都不带,一个人拎着包裹走的吗?就连自己安排人去保护她都不愿意要,怎么这次倒是带了这许多东西,还痛快的收下了自己给她的护卫?
不过,对于沐千澜能顺着她的意思,女皇很满意,并没有多问。这孩子,总算是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了,也能知道有人会打她的主意,这就已经是进步了。
当然,沐千澜在离开京城之前,也没忘记去一趟杨清涟的府上。****这一离开就是这么长的时间,杨伯父口中虽然不说,可心里怎么会不担心?现在自己要去安平城,想来他应该也有要对****说的吧?
“之前就听说你要去安平城,我还想着是误传呢,你是果然要去?”杨清涟对于沐千澜的到来很意外,听她说明了来意之后,更是意外的连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想的是,就算沐千澜自己有这个想法,女皇也不会同意。毕竟,这姑娘可是大齐皇室最后的嫡系血脉了,女皇到底有多看重她,别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清楚吗?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女皇同意了,就这么同意她去安平县了?女皇究竟是什么意思?
杨清涟张嘴想要说什么,可是到底到了最后什么都没说,他不知道自己改怎么劝,又是以什么立场来劝。
沐千澜看着杨清涟的表情,便知道他想说什么。
她淡然的笑着说道:“杨伯父,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也知道您想劝我放弃这一次的安平之行。这些话,陛下已经对我说过了,可我还是决定要去。”
“既然陛下已经对你说了,你难道不应该顺着陛下的意思,而一定要去安平让陛下担心吗?”听沐千澜说的这样云淡风轻,杨清涟有些生气了,她怎么就不为女皇考虑一下,她就这么一意孤行的去了,女皇万一因为担心引发旧疾怎么办?
“伯父,您这话可不对,我们大齐的将士们能在安平城驻守抵御叛军,我有什么不能去的?您的儿子不是也一直在安平城守着吗?您就算不相信别人,难道还能不相信他?”林玉岫笑的淡然,可是语气中的坚定却让人无法忽略。
杨清涟就这样被沐千澜噎住了。对于沐千澜的话,他只认同一半,实际上,到现在为止,他都觉得,****太过年轻,独当一面还有所欠缺,可是女皇执意,他作为臣子只能遵从。
“伯父,有他在,我相信安平城是安全的!”林玉岫斩钉截铁的说道。声音虽然轻柔,可是只要是听见她说话的人,就能听出她到底有多坚决。
杨清涟对沐千澜居然会这般相信****的本事觉得意外,连他都不是很相信****,在他的认知里,总觉得儿子不是一个务实的人,只怕是难当大任。现在千澜却如此对他有信心,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能放心的交在他手中。
难道说,自己这么长时间以来的想法,实际上是有问题的么?他根本是灯下黑?
沐千澜不知道杨清涟是为什么发呆,更不知道,就因为她的坚决,让杨清涟对****的态度有了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