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玄幻魔法 -> 道听全文免费阅读

百家争锋 第二十四章 玉钩栏中藏乐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信家的玉钩栏,古家的福清楼,许家的陈安当,柳家的连城行是长亭大街上最大的四座销金窟。

    福清楼做的是酒楼生意,要说上最为气派的酒楼当属福清楼,古家凭借福清楼可谓是日进斗金。陈安当做的是典当生意,当然最多的还是字画买卖,谁让许家许老的嫡孙爱好字画古玩呢。

    连城行做的便是奇珍异宝的寄存拍卖生意,岛上大部分的灵器交易十宗有九宗表示在连城行交易完成的。

    千百年来做买卖无非讲究的是诚信二字,而背后最大庄家是十大名门望族之一柳家的连城行则成了岛上族人交易拍卖灵器的不二之选。

    柳家也是因为这座连城行,这些年来坐稳了上三家的位置。

    至于玉钩栏,可是岛上绝大多数男人都流连忘返之地。

    若是富家豪门中的子弟说从未来过玉钩栏,怕是要被圈中其他子弟耻笑。

    这便造成了玉钩栏成了不管是名门望族的家族子弟还是乙等贵门的旁系末枝呼朋引伴之地。

    到了夜晚玉钩栏更是灯火通明。台下朱门绣府子弟推杯换盏,台上美娇娘舞袖摇曳,顾盼生姿。

    通宵达旦。夜夜笙歌。

    后来不知道从何时就有了流金淌银玉钩栏,醉死英雄温柔乡的有趣说法。

    李满青是玉钩栏中的一名小厮。李家原本也是岛上的大户人家,虽不在甲乙两等门户之列,但也算得上衣食无忧。

    但七八年前古家为了对付姬家开始蚕食岛上末流家族,当然这其中自然而然的也包括李家。

    那时本名还是叫做李乐府的李满青尚虽年幼,但他亲眼目睹因古家导致家道中落,父亲因债台高筑跳河自尽,一身聚魄境修为的父亲的尸体在泗水河中浸泡了三天后才被人打捞上来。

    之前飘逸宁人的父亲在被打捞上来后面色惨白,满身浮肿,再不复先前模样。

    而母亲在经历过这场家道变故以后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渐渐身形消瘦。

    清宵元年,冬至。

    李乐府,有望中兴李家的李家幼子在经历父母双亡以后流落街头。

    再后来他化名李满青与姐姐一齐进入玉钩栏,李满青当了名小厮,也就是被人所不齿的龟公。

    索性出身也算富贵之家,虽家道中落但自身的底蕴还在,再加上样貌清秀心思缜密深得玉钩栏老鸨柳如是的喜爱。

    这天正是李满青当值玉钩栏门前小厮。玉钩栏门前停下了一辆马车,车厢通身是一片就价值千金的奇香楠木,琉璃白玉的车厢顶。

    车前驷马并驱,都是通身雪白,头生异角的灵驹。

    站在玉钩栏门口迎送往来宾客的龟公即便头脑再如何迟钝但见到这辆富贵奢华的马车定知道马车主人的尊贵,都会立马凑身上前。

    更何况今日被安排在门口接送宾客的小厮是通达人情世故,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满青。

    见到自马车之上下来两名身穿华服锦袍的年轻公子哥,李满青上前弯腰躬身,说道:“小的恭迎二位公子爷。”

    “这就是你常常挂在嘴边的玉钩栏”李满青听到其中一名年轻公子开口问道。

    “古兄该不会是第一次来这烟花之地吧”旁边与他一同前来的另一位公子哥诧异地说道。

    李满青一直都在躬身低头,看不清两人的相貌,但当他听到其中一人被称呼为古兄是他全身有些颤栗,他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

    古家,是那个跟他有杀父之仇,灭门之恨的古家。

    只听到被称呼古兄的那名青年说道:“我们家的家训你又不是不知道,这次若不是那个家伙约我出来...”

    意识到身旁还有一个躬身弯腰的小厮,他随即闭口不言。

    心思缜密的李满青紧接着开口说道:“两位公子爷里面请。”

    然后先前称呼古兄的青年男子轻车熟路的带着他走进了这座流金淌银的温柔乡。

    等到听不到他们的谈笑声,李满青才慢慢抬起头来。

    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两道消失在门廊拐角处的身影,若是有旁人在场,肯定会感到惊愕万分。

    这个平日里与人为善见人从来都是一脸笑容的李满青此时满眼猩红,脸上清秀的五官竟有些扭曲。

    “古家。”李满青咬牙切齿,一字一字吐出,“早晚有一天我会让你们血债血偿。”

    姓古的青年男子与另一位身着华服的男子一同进入了玉钩栏。

    姓古的青年男子一脸厌恶地环顾了四周,到处都是胭脂粉气,他皱着眉头问道:“你就这般喜欢这种烟花场所”

    身旁大概与他同龄的青年男子将手中的纸扇合上,敲打着手掌心说道:“古兄,你这就是不懂风花雪月了吧。”

    不远处正在招呼客人眼尖的老鸨一眼就看到了刚走进楼中的他们。

    玉钩栏的老鸨以前也算是这的头牌,只是世间女子大多都经不起岁月长河的消磨,最终落得个人老珠黄的凄凉下场。特别是这些从未踏上过修行之路的风月女子。

    后来老鸨柳如是便从头牌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听说是经过信家的示意,打理起玉钩栏来。

    虽是徐娘半老,但其风韵犹存。

    &nbsp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