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都市言情 -> 宫妆误全文免费阅读

第134章 朝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陶玦率使团回到汴京,已是九月初。

    睿思殿中,除使团中的要员外,一例有吕夷简,钱惟演等咨重老臣,还有允谚和允谦,允谦已封了蜀郡王,与允谚一起,暂于秘书省供职。

    “皇上,事情经过就是这样的。臣等离开幽州前,赵大人即有飞书传京,还有一封奏牍,大人托臣等带回京城,以达圣听。”言闭,陶玦便将一封黄封奏牍递给小潘子,呈给了赵祯。

    赵祯将那封奏牍打开,大略看了一遍。他是时着一件玉露縠绡袍,菱绡织带,青珠卧冠;严容俊整,瞳光深邃。不时流露思深,隐隐如哀。

    牍中所陈均是公事,范式严谨,遣词恭正,与前日飞书不尽相同。他将奏牍合上放到一边,那尚未阅过的牍本之上,淡淡道:“朕已知道了,赵卿信中所书,边关局势未稳,他与辽帝周旋有日,当有助益,遂再滞数时,归期未准。朕准了!”

    “是!”陶玦低下头,唯唯地退到了一边。陶敞适在一旁,他微微侧目,视向陶玦。陶玦本来不觉,抬眼稍睹,见叔父微似不满,不禁意恍。

    原来陶敞由开封尹改任幽州通判兼枢密院事,不日即要启程奔赴边关。恰此日使辽官员于殿中叙事,赵祯便让陶敞一并来了,以悉边事。

    “皇上,这就准了”吕夷简疑道,仍是那不信不驯的声吻。

    赵祯轻声一呵,庄着道:“吕卿,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吕夷简心下一顿,他近来渐觉赵祯日益成长,气度愈发从容沉着,虽不足为异,但毕竟有变。他轻息了一声,接着道:“皇上,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赵大人年轻,意气虽嘉,然不甚稳重。恐边境由此滋事,也恐京中人心不服,臣故有一忧。”

    未等赵祯说话,钱惟演便上前道:“吕大人备虑周全,所言有理。但细观此次辽国兵变,赵大人与郭将军配合默契,进退有节,不是处理的很好吗。身在其境,方知其况,赵大人不仅是皇上亲择的,也是庞大人赏识的,且有濮安懿王调度统御,必定妥当。”这是今日在睿思殿中,钱惟演第一次说话,一如往常和善,于吕夷简,尤其包容。

    吕夷简瞥了钱惟演一眼,眉关一蹙,泠然道:“钱大人此话,是要为后辈作保么”

    钱惟演仍很隽淡,道:“下官何德何能,刀斧加身,临危不惧,千军虎狼前,是赵大人自己为自己作保。”

    赵祯惯悉吕夷简心性脾气,亦不以为错怪。陶玦却不服,他极少参与睿思殿中的议会,也少与吕夷简,钱惟演等近前交锋。他虽一向温厚,也知叔父暗畏吕夷简,此时仍款款上前,恭正道:“皇上,微臣虽已回到京城,但边关与辽国国中情形仍历历在目。吕大人与钱大人皆是国之肱骨,栋梁之臣,微臣望尘莫及,更不敢微言妄议。微臣一向口拙,不善于言辩,但知边境艰险,九死一生。得蒙圣眷,微臣得与众大人一起出使辽国,臣等自幽燕出境,居庸关以东,一路走来,民不聊生。各族百姓深受战火荼毒,饿殍遍地,骨肉流离,更有甚者,被俘虏军中为奴为妓。目睹不忍的,非止赵大人一人,臣临时忝责,率诸同僚及时返京,是为大宋,为向皇上复命。上京突变时,亦有惴惴惊慌,欲独善其身者,幸蒙天荫,上下终进退一心,无生枝节,个中坎坷,此际思之,仍有余悸。赵旭大人,几度忘死,风骨凛然,微臣自愧不如。大人自愿停留边境,受风沙战火之苦,绝非,非逞一时之意气。是尽,未完之心愿,人臣之担当。还望皇上明察!”说毕,陶玦便深深地拜了下来,声容亦哽咽,未愿便张。

    方听到“民不聊生,骨肉流离……”时,赵祯眉心便是一颤,流露悲悯。允谦听得入神,脸上泛起潮红一片。吕夷简虽仍冷傲严肃,亦不再多言。

    钱惟演微伏下身子,将陶玦轻搀了起来。陶玦似是惶恐,却也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