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明末之范进种田全文免费阅读

第十七章 柳树皮的功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是行到了第七日的光景。探马回报,前方正是那兖州府的邹县陈家庄。

    范进知道这就是日后的邹平,没有什么矿产,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那辉长岩了。这种前世记忆当中用来铺设道路的石头,对于现在的范进来讲毫无用途。

    他高估了这个时代的道路建设,本以为十日即可到达的胶州,现在竟然走了七天,才堪堪走到了一半。而那池重一条腿肿的老高,身体不时的开始高烧。

    范尼已经不止一次的提醒范进,是不是好送这桀骜不驯的老小子上路了。按照这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当伤重到这种程度,要么截肢,然后等死。要么就是扔到荒郊野去等死。

    范进可不能浪费了此等人力资源,他又闭目凝思了一会。往往这时都是他搜肠刮肚寻找记忆当中有用的方法的时候,范尼等人早就知道,一旦将军摆出这个和尚打坐的姿势,稍后就会有让人惊叹的东西拿出来,都老老实实退在一旁。

    “有了!”这次在心烦意乱当中,范进还是想出来了对策。《本草纲目》里面有过提及,那就是用柳树皮煎水,可退热、止痛。而在十九世纪初,欧洲人对于这种发炎、发热的症状也有一种“偏方”,也是柳树皮,只不过利用的是柳树皮提取的更强效的化合物,就是那阿司匹林。

    和华夏古人不同,欧洲人利用十七、八世纪积累的有机化学知识,知道了为啥他们用柳树皮会有功效,因为他们从柳树当中提取了水杨酸,再结晶后提取水杨酸盐,用水杨酸盐去缓解风湿患者还有感冒患者的发热、镇痛等症状。由于这个药物用途非常广泛,一时之间成了西方药物的“万金油”,有啥毛病大夫都给开点儿阿司匹林,直到范进前世记忆的最后一天。

    范进眨了眨眼睛,这种前世当中,当做“万能神药”的阿司匹林,怎么自己原来就没想到

    有了此物,实乃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啊。最起码可以降低非战斗减员三成。在这个缺医少药,身上挨了一丁点儿伤就可能被弃尸荒野的时代,手里攥着这么个大杀器,还怕长乐军打仗惜命吗

    再者说,阿司匹林在民用当中可是有着无限多的魔改“偏方”的,什么治头痛、治感冒、高血压、花柳病,搭配银杏治疗中风,等等。甚至有人用此物加上盐、杏干之类的美白皮肤,真是个来钱的宝贝。

    性能稳定,又久经考验,以后长乐军的常备药物,非这阿司匹林莫属!

    只是水杨酸易得,阿司匹林难求。在得到水杨酸后,还需要结晶、加入醋酸和稀硫酸等进行一些列的反应,最终得到那稳定可靠的阿司匹林。范进想了想,水杨酸的药效,顶多符保证了阿司匹林的百分之三十,其他的等找到这时代的的化学先驱——炼丹道士再说。

    他们那里肯定有稀硫酸,再利用他现成的家伙事儿,制备结晶进行反应。

    想到这,范进猛地睁开眼睛,对范尼道:

    “范尼,集合队伍,我们今日在陈家庄外扎营,命万里英带第三队随我进镇子,其他人原地待命”

    范进见范尼刚要转身走,立即又叫住了他,

    “那个,告诉李老三,发动咱们这些人,在五里的范围内,给我狠挖杨树皮,有多少给我收多少回来”这个时代还没到前世记忆当中的那种飞沙漫天的情况,植被非常之完好,天空非常之湛蓝,不差范进这几十人取的树皮。救人要紧。

    前世记忆当中,水杨酸的合成并不复杂,甚至有热心网友把“如何从柳树皮中获得阿司匹林”当做了野外求生必备技能,发到了驴友论坛上。

    但是这样合成的水杨酸保质期并不久,也不能过分集中使用,有性命之虞。范进是为了救人的,不可能太大剂量,再说了,要那么长保质期干啥,暂时就是现用现配。

    在范进看来,这种没有任何结晶和钙化反应的“柳树皮水”,顶多是含量较高的水杨酸溶液罢了。不过有了此物,范进相信自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时代获取现代药物的第一步!

    范进叫过来义子范有和范孝还有范学三人,这是他认为头脑比较聪明而又甘于寂寞的两人。这样的性格配合头脑,用来做科研最是合适。

    虽说是用于救人和教学,但是现在还不适合大范围让大家知道阿司匹林的秘密。范进打算让三人各管一块,将来也是各研究一块,既可以保证秘密不外传,又能打造专有人才。

    范进考虑到,目前这些少年都是一张白纸,自己怎样规划他们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就需要有更多的样本,来丰富他的构想。待会进入这个镇子还要更多的购买这些十二三岁的少年。

    进了镇子,范进发现这山东果然物阜民丰,在这崇祯七年的头上,并没有遭灾,而且人口众多,百业兴旺,就是这么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镇子上,竟然还有买有卖,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让他不得不对即将的胶州之行充满憧憬。只是这个小镇子上并没有大夫,也没有药坊,更没有炼丹修道的道士,范进失望之余买了些粮食,草料还有腌菜后,便即离开。

    只是在他将要离开时,终于见到了有些卖儿卖女的穷汉,卖的正是这些十二三岁,以及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生长高峰期,对于食物的渴望是亘古不变的。就算是比较富裕的山东,一些贫困家庭还是无法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