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回到战国当国君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三章 郑骀遇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随牟离开王宫后便派出了一卒二百人秘密前往郐城邑外。

    沈伟来到了韩备封邑,让韩备手下带着三千石粮食来到了韩国故都宜阳。宜阳种桑养蚕的人特别多,盛产帛絮,此时春蚕已经结茧,正是帛絮大量上市的时候。

    农户种桑养蚕就没有精力再种粮食,沈伟让韩备手下用所有的粮食和宜阳农户交换帛絮,由于此时帛絮价低,粮食价高,三千石粮食换得了大量的帛絮。

    接着沈伟便让韩备手下带着所有的帛絮回到了韩备封邑,将帛絮全部储藏了起来。

    赵沐因为杨休所献之策得到了赵献侯的赞赏,赵沐因此对杨休也很是器重。杨休随后主动结交赵沐麾下几个不太得志的门客,由于他慷慨大方,能说会道,很快便与这几个门客打成了一片。

    郑都新郑王宫内,乐良向郑骀禀报到:“启禀君上,工匠已经按照君上说的方法试验出了制造戟、矢和制造长剑的不同金配方,请君上前去检验。”

    郑骀闻言高兴的说到:“好,走吧。”

    郑骀与乐良来到了城东的兵器制造工坊,工匠将制造好的戟、矢、长剑样品呈给了郑骀。

    郑骀让乐良宰杀了六头猪,然后给猪穿上了普通皮甲。然后郑骀让乐良先用原来制造的戟和新制造的戟在两头穿着皮甲的猪身上进行勾啄和刺击,结果发现新制造的戟的确要比原来的戟杀伤力更大。

    接着郑骀又让乐良用原来制造的箭矢和新制造的箭矢分别射另外两头穿着皮甲的猪,结果还是新制造的箭矢杀伤力更强一些。

    最后郑骀让乐良用原来制造的青铜剑和新制造的青铜长剑劈刺最后两头穿着皮甲的猪,结果两柄青铜剑的杀伤力相差无几,但新制造的青铜长剑更长,足足比原来制造的青铜剑长了近一尺,所以还是新制造的长剑更胜一筹。

    郑骀对改良后的武器非常满意,但他没有让工匠立即大量制造,因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先办,那就是统一度量衡。

    郑骀规定以他张开大拇指和中指的一拃长为五寸;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以一升水的重量为半斤。同时规定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龠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十圭为一铢,十铢为一两,十两为一斤,十斤为一钧。

    郑骀还命工匠制作、颁发度量衡的每一种计量单位的标准量具,作为郑国度量衡的标准,同时规定郑国的所有度量衡量具只能由官府制造,私造者要处以重罚。

    郑国的皮甲制作工艺经过禽滑釐的改良后,皮甲的防御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制造木制武器的工匠在学习了鲁班书后获益匪浅,也大大的改良了弓弩、冲车、云梯、渡濠器具、投石车等器械。

    郑骀统一度量衡后,下一步便开始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生产。郑骀规定所有作战器械都必须先由工匠绘制出图纸,然后将器械的制造合理分成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由专人制造,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防止技术泄露。每道工序的操作者都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加工,每道工序都要安排检验人员。每件成品器械都要标注督造者、总检者和生产批次,工坊要详细记录每一批次中每道工序的操作者和检验者,这样做是为了使生产者、检验者和督造者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一支军队、一个国家自然是良将越多越好,郑骀单独教授吴起的只是一些为帅者需要掌握的,而为将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能只教授吴起一人。

    郑骀在武卒训练营中开设了军校,选择了一些有作战经验的官员充当教官。军校的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课程是语文,也就是教识字;第二阶段的课程是简单的治兵之法、阵法、战法等;第三阶段的课程是更为高深的兵法。

    军校第一和第二阶段课程由有作战经验的官员教授,第三阶段课程由郑骀亲自教授。

    楚国莒邑,越将陈铭率领五千乘十五万越军对莒邑发起了进攻。莒邑大夫子羽一面率莒邑守军全力御敌,一面派出使者前往杞邑求援,杞邑大夫昭渊在接到子羽的求援后便派出了援军支援莒邑。

    楚、越皆乃虎狼之师,两军在莒邑陷入了胶着。

    齐都临淄,田齐太公得知楚、越两军在莒邑胶着而杞邑防备不足,当机立断亲帅四千乘十二万齐军前去夺取杞邑。

    齐军对杞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很快,杞邑大夫昭渊力战而死,杞邑被齐军占领。

    陈铭见齐军横插一脚占领了杞邑,他担心楚、越鹬蚌相争让齐国得渔翁之利,便领兵撤离了莒邑。

    田齐太公在探知越军远离后便率军对莒邑发起了进攻,由于莒邑守军已经疲惫不堪,很快莒邑便失守,莒邑大夫子羽也被齐军所俘。

    越王朱勾不甘心越军无功而返,便命陈铭率军对泗水下游楚国治下的彭国故地发起了进攻。

    楚简王先后收到莒、杞两邑和彭城的战报,无奈之下只能舍远救近,放弃从齐国手中夺回莒、杞两邑,全力抵御入侵泗水下游的越军。因为楚国一旦丢失彭国故地便会被阻断在泗水流域以外,将难以北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