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三二章 安排与意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对绝大多数后世的人来说,他可能没有听说过盛极一时的帖木儿国,但是不可能不知道雄霸了欧亚大陆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

    在明朝初期的一百年间,帖木儿国盛极一时,奥斯曼帝国被他们打的差点灭国,连国王都被他们抓了起来。

    这还不是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犹如一座大山,整个欧洲都被他们打的溃不成兵。

    被帖木儿抓住的国王巴耶塞特一世堪称一代名将,统帅军队歼灭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联军,俘杀其统帅拉扎尔公爵,征服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

    其后又率军入侵匈牙利,洪武二十九年与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统帅的匈牙利、波兰军队以及英、法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共十万人会战于尼科堡,并大获全胜,此战俘虏了一万多骑士。

    就是这个打的欧洲各国人心惶惶,瑟瑟发抖,被称为闪电的国王,面对东方来的帖木儿,变成了俘虏,最后受尽屈辱而死。

    可以说,正因为帖木儿在永乐元年打败了奥斯曼帝国,才让欧洲得到喘息的机会。

    要不然,当时的奥斯曼已经占领了半个欧洲,也不会让拜占庭国过了半个世纪才灭亡。

    帖木儿死后,这个曾经像蒙元一样以战争为主的国家四分五裂。

    沙哈鲁与兀鲁伯父子他们都不是好战之人,将帖木儿国带入了繁荣的文化发展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化的黄金时期。

    可是现在,因为朱瞻基的出现,这个刚稳定下来的国家烟消云散。

    对朱棣来说,这一切是完美的,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即便现在死去,他也没有遗憾,能到地府坦然面对自己的父亲。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现在已经变样,一切的变化,都需要重新制定应对的措施。

    春节之前,他知道大明军队已经发起了总攻,并且包围了赫拉特。

    他派出了孟瑛和内侍陶侃,并且送过去了会制造新式炸药的秋明道长以及炸药原料。

    三月间,他得到了大军已经攻破赫拉特,并且战事顺利的消息,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帖木儿国被灭之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了。

    所以,他又派出了信使,将整个帖木儿国被灭之后,可能遇到的所有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多个应对措施。

    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因为对朱瞻基来说,一个隔断欧亚联络的奥斯曼帝国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

    欧洲人在奥斯曼帝国面前是弱势的,他们不是一时弱势,而是几百年来一直弱势。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欧洲得到美洲和非洲的资源,这种力量对比才扭转过来。

    逼着欧洲人走向大海的,就是奥斯曼帝国。

    欧洲人走向大海,并不是主动,而是被迫。因为欧洲一穷二白,他们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穷命了。

    在陆地上打不过奥斯曼帝国,他们想要得到亚洲的香料,不得已,才发展航海。

    这直接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欧洲。

    所以,他的许多应对措施就包括了遏制奥斯曼帝国,增强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加大大明在欧洲的据点力量,扩大贸易份额方面。

    但是,他忽略一点,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得到的好处是隐性的,如今先冒出头的是占据了波斯西部的黑羊王朝。

    对朱棣来说,一个被帖木儿打的俯首称臣的奥斯曼,不值得关注。至于欧洲那些穷哈哈,更不放在朱棣的眼里。

    这不是朱棣短视,而是时代的局限。

    现代人很多看不起古人,总以为自己比古人聪明。但是又有谁能逃脱时代的局限,去考虑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呢

    不要说几百年后,绝大多人都是得过且过,连明天的事都懒得去考虑。

    在这个时代,大明已经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能打败大明的,只剩下了大明自己。

    你现在让朱棣去关注一个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他即使就是听了朱瞻基的话,觉得朱瞻基的话有道理,又怎么会在乎

    他现在费心来进行势力划分,主要还是觉得朱瞻基说的有道理,一个稳定的中亚,能让大明卖出更多的商品。

    所以,打败了帖木儿国,就不会允许一家独大的国家存在。

    而这个时候,朱高煦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从跟着朱棣出海,不去争皇位的朱高煦又获得了朱棣的欢心。

    对这个儿子,朱棣的心里是有愧疚的。

    朱高炽从靖难之役,就跟着朱棣南征北战。当初朱棣不止一次说过,要把皇位传给朱高煦。

    但是,文官的反对,加上唐太宗的教训,让他犹豫了起来。

    之后朱瞻基逐渐长大,不止一次展现了超人的才华,让朱棣喜欢之极。

    朱棣与朱瞻基相差将近四十岁,孙子的才华再高,也不会直接影响他的权威。

    而朱高煦在战场上值得信赖,在如何当一个皇帝方面,却没有展现出应该具备的才华。

    过早给予朱高煦太大的权力,父子争权,加上文官的反对,所以让朱高煦就逐渐失宠。

    但是不管怎么说,朱棣对他是愧疚的。

    如今朱高煦已经被剥夺王爵,削为平民,现在他又主动要求出海,前往蛮夷之地发展,让朱棣心里的不满也就逐渐消失。

    父子俩一路上逐渐解开心结,为了支持朱高煦,朱棣甚至直接划给了朱高煦六千骑兵,让他到西洲去选一块他最中意的地盘。

    西洲的庞大,土地的肥沃,资源的丰富,都让朱高煦格外震撼。

    除开北部的沙漠地区,中部有巨大的热带雨林和草原,在这里,生活着无数的奇异的动物,有着各种各样的果木。

    南方的土地虽然略微贫瘠,那里却有着丰富的矿产。

    一开始,朱高煦还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选择哪里才好。

    但是他后来途径马穆鲁克王朝,又去了一趟欧洲,这个时候,下定了决心,决定到中部非洲发展。

    因为中部非洲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不仅距离亚洲更近,还能方便与欧洲贸易。

    在中部非洲野生的香料到处都是,运到欧洲简直就价比黄金。

    从欧洲返回之后,他再次穿越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中部,差不多是从后世的莫桑比克到安哥拉,观察这里的地形和资源。

    越看,他也越是满意。

    在南部非洲,土著很少,人口稀少,这个时代,人口是最大的财富。

    而且中部非洲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他来回穿越了一遍,就发现了几座露天金矿。

    这个时候,他没有了失去皇位的遗憾,在这里没有仁义道德的地方,他觉得犹如天堂。

    当他从非洲回来,得到了明军大胜的消息,所以也就一直留在忽鲁谟斯等着朱棣返回。

    当朱棣将朱瞻基的信件拿出来给他看的时候,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途径马穆鲁克去欧洲,他就感受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这个被帖木儿国打的抬不起头的国家,面对欧洲,就是霸主。

    他们垄断了贸易,连马穆鲁克在他们面前都只能被动防御,根本不敢相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马穆鲁克才会愿意让出珍贵的绿洲给大明,让大明在苏伊士驻军,帮助他们抵挡奥斯曼的威胁。

    所以,朱棣虽然没有在意这个国家,但是如果他以后在非洲发展,肯定会跟这个国家打交道。

    如果现在削弱他们的力量,对朱高煦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

    所以,朱高煦也跟朱棣详细分析了奥斯曼帝国的威胁,认为黑羊王朝与奥斯曼帝国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也确实如此,在石油还没有成为战略物资的时候,伊拉克这一块,在那时候就是穷乡僻壤。

    当时阿拉伯的中心,是在地中海沿岸,那里是东西方的贸易中心,也是阿拉伯人的政治文化中心。

    大明要在中亚保持威慑,忽鲁谟斯并不是最重要的地方,相反,苏伊士才是。

    如今大明已经在苏伊士驻军,朱瞻基当初也喊出了开挖苏伊士运河的计划,将那里作为大明重要的军事要地,会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当然,忽鲁谟斯也不会放弃,这里将跟印度的柯枝,南洋的星城,旧港,形成大明一连串的补给和军事重地。

    就在朱棣回忽鲁谟斯的途中,朱瞻基的又一次信使抵达。不过这一次带来的主要消息是,太子朱高炽去世。

    对这个大儿子先自己而去,朱棣却没有普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

    身为一个皇帝,他首先考虑的整个江山,其次才是父子之情。何况,他对这个儿子并不算喜欢。

    他只是在途中吃素三日,甚至都没有要求军中吃素,只是让全军戴上白布以示哀悼。

    在波斯,如果吃素,粮食根本不够吃,因为主要的军粮就是羊肉,要是吃素,军队运粮都来不及。

    不过回到忽鲁谟斯,看到朱高煦已经为兄长戴孝,他还是很满意的,对这个二儿子也更喜欢了。

    经过与朱高煦的商议,他在地图前面看了许久,认可了朱瞻基的计划。既然不将忽鲁谟斯作为重点发展区域,那么,削弱这里的大型部落和国家,也就变得格外重要起来。

    经过一番商议,朱棣决定不仅要给一直跟着大明的忽鲁谟斯和黑羊王朝一些好处,还要扶持已经被打残的帖木儿各部落。

    所以,朱棣释放了不少波斯高原上的部落首领,他们原本准备作为战利品,要被朱棣带回大明炫耀的,现在却让他们回家。

    忽鲁谟斯势力比较弱,即便给他们一大块地盘,他们想要发展起来,也需要很多年。

    而黑羊王朝为大明提供了不少火油弹,还将一处盛产火油的地方给了大明,现在也不能打压的太厉害,该奖赏的还是要奖赏。

    只能增强波斯高原上各部落的实力,才能让他们抵挡住黑羊王朝,占据更大的地盘,成为一方霸主。

    至于波斯的东部,一大片区域被划分给了印度各国,柯枝国获得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其余各国也能自由迁徙。

    如今的印度还是奴隶制度,大片土地被王族占据,无数的百姓只能作为奴隶为土王干活。

    他们获得的土地可以作为奖赏,赏给立功的百姓,至于那里守不守得住,就不是这些土王在乎的了。

    为了划分这些区域,当地的各大部落争吵不休。朱棣也费尽心思,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算让各部都接受了胜利分赃。

    自此,大明将撤出所有的陆军,只留下了一支五十条船,一万人的海军,分别驻守格什姆岛,穆桑达姆半岛,还有波斯湾深处的火城。

    火城也就是后世的科威特,这里不仅出产火油弹,还因为气候炎热,所以被朱棣命名为火城。

    当然,这只是一个名字,实际上,当地只有一个小型港口,驻扎三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