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十四章 寿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张辅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一个三十年后,以七十五岁高龄的年龄,英勇战斗赴死的老将,根本不用怀疑他的忠诚。

    实际上,在明朝初期,不管是洪武朝,还是永乐朝,绝大多数的文官能做到不贪财,武将能做到不怕死。

    这相比前宋,相比明朝后期,武将怕死,文官贪财的世道,差异是巨大的。

    究其原因,不是人的道德素质更高。而是因为如今的文臣,武将,宦官三方相互制约的方式合理。

    只要朱瞻基保持这个框架不动摇,任何一方都没有绝对的权力压制另外两方。

    留下张辅,不是因为怕他功高震主,而是要用他来稳定国内武将的心。

    这一点朱棣显然是早就跟张辅通气了,但是作为朱瞻基来说,他也一定要跟张辅达成共识。

    张辅不是一般人,一般人朱瞻基还需要在他们面前保持高深莫测。但是对于位极人臣,并且跟皇室关系密切的张辅来说,需要的是让他清楚领会到上位者的心意。

    张辅是个聪明人,朱瞻基同样也是。

    哪怕他因为年龄原因跟张辅在阅历上有些差距,但是前世控制的产业有上百万人,朱瞻基在权谋和阅历方面的差距早就被弥补了过来,而且有过之无不及。

    所以两人之间不需要在这个场合进行多么深入的交谈,只是短短的三言两语,一个眼色,一个表情,一种姿态,就能让对方领会自己的意思。

    相反,其他的勋贵借着这个机会与朱瞻基大打感情牌,这次朱棣出征,几乎每一家都有子弟跟着前往。

    大明的武将也需要传承,也需要锻炼,战场才是最好的学校。

    大浪淘沙,能在风浪中生存下来,表现优异的勋贵,才真正值得培养。

    而留在京城的勋贵,现在已经能够确定,不管还会不会让太子继位,朱瞻基注定会是未来的皇上,还是大权在握的皇上。

    因为朱棣出征,大明的军政,民政全部都交到朱瞻基的手中了。有这两三年的时间过渡,朱瞻基就绝对不会让大权旁落。

    哪怕未来朱高炽能被朱瞻基念着父子之情,让他在皇帝位置上过渡几年,权力依旧会控制在朱瞻基的手中。

    朱高炽,永远只是个傀儡。

    何况,按照现在朱高炽的身体状况,他能不能活到朱棣西征回来,都还是一个问题。

    朱棣不像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只有三个成年皇子。

    朱瞻基也绝对不是朱允炆,他与前两任皇帝有着相同的认知和权谋,而且,甚至更加出色。

    如今的大明勋贵几乎都跟着朱瞻基的身后有了共同的利益,这个时候,谁能成为他的对手

    没有!

    朱高煦已经认输了,他在过年的时候向朱瞻基低头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京城。

    而且这次他还要随皇上西征,并且想去西洲看一看,以后就准备在西洲打下一片江山。

    朱高燧更不行,他在军中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常山卫指挥使孟贤,孟贤也是如今的保定候,亚圣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瑛的庶长兄。

    如今孟瑛已经紧密地站在朱瞻基的身后,孟贤对朱高燧还有多少忠诚,也非常值得怀疑。

    而且如今的朱高燧精力全部放在了赚钱上,早就摆明了姿态,要做一个富贵闲人。

    所以,朱瞻基有很大可能成为第二个建文帝,直接以皇孙登基,但是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被皇叔夺位的建文帝。

    朱瞻基当然知道这些勋贵的心思,他也需要这些勋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绝对不会拒绝他们的依附。

    只是重用不重用,这就不是由他们的爵位和官职来决定,而是由他们的能力来决定。

    “殿下,如今新募兵员之事,陛下已经托付臣,只是这次募集兵员,主要就是为填补殿下的幼军营,这募兵只标准,还望殿下示下。”

    说话的是成国公朱勇,他是靖难之役第二功臣朱能之子,仅仅比朱瞻基大七岁,今年刚好三十岁,如今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

    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朱棣征漠北,骁勇善战。

    他在靖难之役期间夺取北平九门,先后击败耿炳文、李景隆,在灵璧俘虏平安等南军名将,收降十万南军,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在朱瞻基前世的记忆中,此人也算忠诚,死于土木堡之变。

    在这一世,他也早就将朱勇的事迹了解的清清楚楚。

    他十五岁就死了父亲,十六岁袭爵成国公,虽然如今年近而立,但是因为一直没有征战过,所以领军能力如何,谁也不敢保证。

    他如今虽然是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但是并没有掌府事,也就是没有实权。

    但是中军都督府一直掌管京营,他不能掌领军权,但是一些辅助的活还是会交给他办。

    朱瞻基的幼军原本是两万两千人,但是出海途中,在南洲留下一部分,在休达留下一部分,在克里特岛留下大半个卫,在苏伊士更是留下了近万人。

    以至于回到大明,如今四个卫的幼军,如今只剩下了数千人,仅有一卫人马多一点。

    所以朱棣下令,从应天府,中都附近征召勋贵子弟,烈士子弟,不仅要补足幼军四卫人马两万两千多人,还要再增加两卫人马,凑足三万五千精兵。

    这三万五千人是朱瞻基是亲军,也是他今后手里的主要警卫力量,如何挑选,自然由朱瞻基做主。

    但是实际上,虽然要挑选三万五千人,实际上,要招收的兵员超过五万。

    足底这次带走了大半京营,虽然现在有朱瞻基的海军第一舰队,近五万人拱卫京城,人数还是略显不足。

    第一舰队的人马是四大舰队中最多的,足有十五万人。

    但是第一舰队负责的区域也是非常大,从长江到黄河,从洞庭湖到太湖,到青海湖,都是第一舰队的管辖范围。

    特别是淮河一带,如今治安不靖,水上盗贼横生,第一舰队也有各项任务。

    能抽出五万人来京城,已经是将各地的力量压缩到极致了。

    除了第一舰队,如今朱瞻基手里最大的力量就是羽林卫四卫一万两千人。但是这一万两千人是负责保护朱瞻基的,绝对不会外派。

    如果遇到有人造反,朱瞻基的手中几无可用之兵。

    当然,如今京卫四十八卫,朱棣不会全部带走,带走的只是负责对外征战的军卫,比如神机营,三千营等等。

    留下的是府军卫,金吾卫这样的护卫营,他们在京城摆摆仪仗没有问题,但是真的上了战场,战斗力堪忧。

    所以,不管是为了现在,还是以后,幼军营的扩充,必须早日提上议程。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如今幼军被编入京卫上直卫,负责对外征战,所挑选兵员也一定要以能英勇杀敌为主。此事我已有章略,成国公明日入宫,孤再与卿详谈。”

    朱勇也知道现在是张辅的寿宴,朱瞻基不可能现在跟他细谈。抱拳说道:“殿下,臣辗转获得一份羽林卫学的教学大纲,细心研究下来,才发觉羽林卫学转为培养将才而设。只是臣仍然有大部没有能研究透彻,还望殿下允许臣能入羽林卫学求学。”

    周围众人皆是吸了一口冷气,羽林卫学现在名声虽然响,但是朱勇已经是大明头等勋贵家族。

    原本朱元璋时代的勋贵暂且不提,除了徐家,也没有多少公府。

    这靖难之役之后,只有不到十人封公,死后能追赠封王。

    一是淇国公丘福,他是靖难首功,被封淇国公。但是因为大意失荆州,造成了大明初期的最大一场惨败一战损失十万人。

    然后朱棣大怒,褫夺世爵,家族流放三千里。

    其次就是朱家,朱能若不是病死,根本不会有张辅的崛起。或者说,张辅这个后辈崛起的没有这么快。

    朱能有多牛,明初名将辈出,他却能被称为战神。朱棣决定南征,主帅是就朱能,副帅是如今的黔国公沐晟,英国公张辅。

    因为他病逝,张辅才能成为东路军的主帅,按照朱能留下的方略,获得大胜。

    因为这场大胜,西平侯沐晟变成了黔国公、新城侯张辅变成了英国公张辅。

    朱家已经是头等世家,朱能却要进羽林卫学学习,这让其他勋贵如何自处

    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副国防部长,副总参谋长,现在提出要去学校进修,是完全不在乎脸面了。

    不过朱瞻基对朱勇的印象却更好了,笑道:“爱卿何至于如此羽林卫学虽然称不上有教无类,但是也绝不禁止勋贵入学。不过爱卿身为朝廷大臣,若以求学名义就太过抬举羽林卫学了。爱卿若有何不解,皆可入羽林卫学查阅资料,让教授讲解。”

    朱瞻基给了朱勇面子,他也以更恭顺的态度抱拳道:“如此,臣多谢殿下!”

    这个时候,其他人见朱瞻基如此好说话,立刻也纷纷拜托。

    不过这些人更像是投机分子了,朱瞻基并没有直接允诺,只是说道:“羽林卫学教员有限,当初只是数十兵士,被孤传授了各种知识,方能教导六百学员。直到第二批学员成才,又多了近百教员,才能在十三年开始扩充。

    不过,孤一走三年,这三年出来的学员都被各军卫抢走,如今的教员依旧只有一百四十余人,但是学员人数已经达到两千以上。

    孤欲编了教材,又恐他国内间学了去,转过头来对付我大明,所以才没有扩大规模。

    你们若是真有所惑,皆可将自己所学祥呈成册,然后由教员按照各人不同的偏长,有目的性辅导。

    但是若不是自愿从军,就不要去打扰我的教员们,他们身上的任务多着呢!”

    这样一说,其他人登时有些尴尬了。

    但是朱瞻基说的是实话,要不是他严格保密,应天府现在各国使节众多,恐怕早就学了去,回去培养自己的士兵了。

    大明要保持自己的优势,像儒家学说这样的知识,具有大一统的影响力,传播的越广越好。

    但是工业,技术,医疗,军事这方面的优势,绝对的保密的越严越好。

    他们大多数人并不是想要去羽林卫学学东西,只是想在朱瞻基的面前刷个好印象。

    所以,朱瞻基才提出来,想学可以,你要先把自己会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然后我才决定怎么教你。

    朱勇见场面有些尴尬,自己也后悔不已。他是有心想在太孙面前讨好,可不是为了造成矛盾的。

    所以他又连忙转圜,说道:“今日是英国公寿辰,此事改日再谈。殿下,臣与魏国公府组建了一直蹴鞠队,在京城虽然不敢自居第一,但也在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