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御宅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欢迎亲们访问!
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大明略全文免费阅读
第520章 虚虚实实(下)
- 夜幕下,西沙城沉浸在一片安静之中,安静的可怕。
城墙之上,灯笼、火把,远远望去,有规律、整齐的哨兵站岗,与之相应的,是一旁的建筑,如垛口、或炮台、箭楼,看上去十分威严,足见防守还算严密。
透过城墙,远远可见一片火光,想必应是城中发出,将士们当是准时巡逻执勤、警戒。
这样的防守情况,在西沙城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了,但相比东沙城而言,则明显松懈了许多。
魏申所率的一万之余的兵力驻扎在东沙城外,林宗武便命城中将士轮流防守,尤其城墙一带,几乎时时刻刻都有军士走过。而一旁的火炮、箭楼更是严阵以待。
东城区的防守更加紧密,这架势:似乎只要敌军一出动,火炮立刻就会被发射,与西沙城截然不同。
而在更南侧的驻军大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远远望去,营帐依旧,灯光依旧,英勇千户所的标志依旧,战马依旧,巡视、执勤的军士一如往常,似乎战事与他们无关。
“启禀大人,东沙、西沙、驻军大营,这三处的兵力部署大致就是如此:林宗武所在的东沙城防守最为严密,西沙城与驻军大营,几乎与往常一样,并无多少异常”。
魏申派出刺探军情的军士从三路返回,汇总之后,一名将领向他禀报道:“尤其是西沙城,感觉几乎城中的人都要睡着了,只是他们在城外撒了很多铁蒺藜,听说还有一些机关,所以我们没有走的太近”。
听属下如此一说,魏申依旧不放心,他是一个多疑的人,一个非常谨慎的‘军师’,相比阿帖木尔,魏申几乎从不冒险,即便之前战事中的贸然出击,那都是阿帖木尔武断或擅断,他本身是并不同意的。
“那么……,林宗武呢,还有……,仲逸与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呢”。
魏申压低了声音,刻意问了一句:“我们派往那边的人,难道就没有什么新的消息吗”。
那名将领略略沉默一番,而后快速移步上前,向魏申附耳道:“东沙城里的兄弟说,城内防守异常森严,林宗武本人更是亲力亲为,对属下也破例的严格要求,看样子今晚是睡不成了”。
魏申点点头,二人缓缓向营中走去,看样子还有话要说。
“西沙城外,布满了铁蒺藜,还有不少铁链锁,有人说那是机关,我们的人虽没有被伤到,但也不敢太靠近,西沙城动静很小,就怕打草惊蛇”。
来到营中,那名将领解释半天,继续他的话题:“故此,我们在西沙城中的潜伏的兄弟并未接上头,明日再看看,有机会的话,再问问那位‘仲大人’的情况”。
魏申微微摇摇头:‘你有所不知,这位监军仲大人,比那林宗武还要难对付,一定要小心,务必要当心,不过……’。
“你再说说,驻军大营那边,英勇千户所”,魏申继续道。
那名将领一听驻军大营,不假思索道:‘大人,你难道忘了驻军大营中,咱们派去潜伏的那几个兄弟,早就因为戎一昶的事儿,全部被他们做掉了……’。
“哦,是是是……”,魏申意味深长的应了几句,然后慢慢转身望着营外,双眉稍稍有些弯曲,脸上的表情渐渐阴沉下来。
一旁的将领不在言语,默默下头,在他心里,特别同意魏申刚才说的一句话,是关于林宗武与仲逸的。不过,他可以将这句话转换一下:相比阿帖木尔,属下们更怕魏申。
其中的缘故,就不用说了吧
“告诉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息,随时待命……”。
良久之后,魏申才不紧不慢的说了这么一句,之后便是一阵异样的叹气声,如同不满之中夹杂着心有不甘,很奇怪的样子。
“得令,末将马上去安排”,那名将领说完便领命而去,屋中只剩魏申一人。
今晚月色不错,只是在这三城两地中,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有心思赏月,战事才是关键。
在鞑靼中,魏申一直有个外号叫“精通明”,这称号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这人比较精明,而且还博通古今,是个很难的的人才。
还有一层意思,那便是他对大明朝的了解,在整个鞑靼中,他都是最‘精通’的。
此事,说来话长。
早年间,魏申是在大明生活的,就在北直隶一带,奔走与个州府之间,算是个很有难耐的人物,买卖做的挺大,而且都是与有名望的人交往,出手大方,善于结交,包括在京城,也有些朋友、兄弟之类的人物。
后来,不知为什么,那年秋天,魏申突然去了北漠,之后便再没了消息。
再后来,他就出现在鞑靼俺答汗的左右,经常出入的地方也都是鞑靼方面的大头领,参与重要议事,做重要决定,而且他的很多建议都被俺答汗采纳。
这几年以来,魏申更是参与到战事之中,尤其是阿帖木尔搭档之后,几乎掌握了军中后方粮草、将领任免的大权,就连深受俺答汗器重的阿帖木尔自比不如,不过他不计较这些:一文一武,没有可比性。
也正是因为此,阿帖木尔与魏申的‘合作’才能得以长久,而且很是融洽,这既成就了阿帖木尔,更让魏申在军中的威望高了许多。
那么魏申为何会经历如此非凡的‘经历’呢
对此,当初还确实有过不少说法:譬如说魏申本就是被派到大明去的‘卧底’,吃在大明、住在大明,为的就是了解大明的风土人情、兵力部署,更有甚者:是有关朝中之事,或各衙门中鲜为人知的门门道道之类……
还有人说,这个魏申本就是大明人,只是后来不知得罪了什么人,还是什么人得罪了他,他才狠下心来来到北漠。
投靠了鞑靼,而且要一心帮助鞑靼对付大明:无论朝廷命官,还是军中将士,那怕是寻常百姓,能整则整,复仇来了……
说法多了,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各个说法之间时而会相互矛盾,时而又会相互印证,这简直是一件非常的奇葩、奇妙的事情。
比如说,有人还说了:魏申本就是鞑靼人,只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大明中,所以才起了这个‘魏申’名字,一听就是大明的子民,而与北漠基本不沾边。
那么他为什么后来还继续用这个名字呢主要是因为那个名字叫的时间太久了。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鞑靼头领想说明一个问题:在北漠,也有人很了解大明的情况,就比如说‘魏申’他堪比大明任何一人。
这是说魏申是本就是鞑靼派来的‘卧底’。
而说他原本就是大明子民的,也会这样解释:魏申之所不改名,就是想告诉得罪他的人,或他得罪的人,一个道理:有本事来找我,我现在就是这么厉害,得罪我,后果很严重的……
听听,说法这东西,简直开可怕了。好在经过了这么多年,关于这位神秘而又颇有‘争议’的魏申话题,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现在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在鞑靼看来,魏申就是他们的‘大军师’,至于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同样,在大明将士看来:魏申就是敌人,至于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从一点讲,这个人还是很厉害的:用事实推翻了关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