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大明略全文免费阅读

第486章 日子照常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春风和煦春意浓,几多暖意几多欢。漫漫严冬已过,大地一片回暖,草发芽、枝抽绿,又是一年好光景。

    因朱厚熜的驾崩,朝廷文武,甚至京城大户人家的春节,也就那么简简单单的过了,朱载垕继位后立了不少新规矩,文武大臣都忙着适应,免的自己出一丝差错。

    不经意间,已经是第二年,初春时节悄然来临。

    时间,过得好快啊。

    天大的事儿,终究还是少数,对寻常百姓而言,平平常常的日子才是常态,其实,对朝中文武来说,也差不多如此。

    严氏早已成为过去,而垮台之时,也就那么几天,惊心动魄的时刻恐怕也没几个人在场。

    连同当初不可一世的仇鸾一样,虽然领着咸宁候、平虏将军的头衔,最后落得狼狈下场,很快也就没人记得了。

    先帝朱厚熜驾崩,新君朱载垕继位,经过一番调整,举国上下、朝廷里里外外,也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徐阶做了内阁首辅,有人说他是势在必得、众望所归,也有人说难以堪大任,没有掌握大局的能力,做个次辅没的说,但总领内阁,却有些过了。

    还有人说,朱载垕真正看重的是高拱,毕竟他在裕王府多年,与裕王交情不错,况且他本人也是出自翰林,做过庶吉士,也做过侍读侍将学士之类的差事,无论文采、能力,本人还是相当不错的。

    所谓高中自有高中手,还有人竟看出了张居正这匹黑马,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突然杀出,令众人望尘莫及。

    当然,也就是说说而已,终归还是要做事情的,当初严氏垮台历历在目,不少人学的乖巧许多,如今新君继位不久,好多事情还不甚明朗,不必急于押宝,弄不好会落个满盘皆输。

    还是那句话:再等等、看看再说吧。

    京卫指挥使司,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林宗武,如今已正式开始他的新差事:宫禁护卫,协同拱卫京畿,可谓责任重大,义气奋发。

    有空之时,他也会去英勇千户所,连同新的千户谭辽、副千户周谨(原先的周百户)与众兄弟们说东说西,偶尔与将士们一起骑射操练一番,那才叫一个痛快。

    在众人的眼里,林宗武依旧是他他们的千户,只要有所差遣,一声令下,绝无二话。

    如此一来,仲逸与师兄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一个在翰林院,一个在京卫指挥使司,还是负责宫禁护卫,一来二往的,也能知道彼此的情况,比之前在英勇千户所方便了许多。

    樊文予在都察院,整日差事不多,他虽比仲逸年纪大了些,当初仲逸刚下山时,他已经做到了蠡县的知县,但到了都察院之后,发现自己确实不算‘资历颇高’之人,就四品以上的前辈而言,他确实年轻了不少。

    远在榆林府做知府的李序南,虽比仲逸年长些,但还是比樊文予能小个几岁,多年仕途生涯,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年的探索已有成效,今年自是要巩固一番,干的也是信心满满。

    当然,他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开采三边镇、大煤矿,用的是仲逸所教他的新方法、新思路。

    众人皆能各司其职、各有所属,身为翰林院新加‘学士’二字的侍读学士,仲逸自然也不例外。

    “仲大人,兄弟给你说句实话,听掌院学士说,我们这批翰林院的庶吉士中,有人可提前结束考核期,这都是当今万岁圣明,朝廷现在也缺人才啊,我这么一个大人才……”。

    大人才

    从之前的正六品,升为如今的从五品,侍读学士仲逸的‘办公室’自然要挪地儿了。

    房间更大了,来的人也就更多了。

    其中最频繁者,莫过于他在国子监的那帮同窗好友,而这其中,最为醒目的,还是要属依旧为庶吉士的费思应。

    他的这番牢骚,自然没有别的意思:只希望仲逸能帮他在掌院学士面前说句话。

    翰林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衙门,有人称之为内阁辅臣的后备地,甚至于六部的尚书、侍郎,不少人确实出自这里,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眼馋的衙门,职务最高的翰林院学士,也就是所谓的掌院学士,才仅仅是正五品衔,连个四品知府,或三品侍郎的尾巴都摸不到。

    这似乎就注定了翰林院将作为一个过渡,这里的人由此而转向其他衙门,以谋的更高的差事。

    但不管怎么说,仲逸已经做到从五品的侍读学士,这已经相当不简单了。除五品掌院学士外,翰林院从五品的只有四人:两名侍读学士、两名侍讲学士。

    再往下,就是六品的侍读、侍讲了。

    可以说,仲逸如今在翰林院的地位而言,可谓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这对于一个入仕时间颇短、资历尚浅的他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好在,之前的皇帝朱厚熜给他机会,在博野县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中,仲逸一下子揪出近二十名朝廷命官,让他初绽头角,提前结束庶吉士的考核,做了七品编修。

    后来,在与鞑靼军谈判、去大同核查仇鸾,让他再次赢了同僚一把:成为翰林院六品侍读,成了众人口中的‘仲大人’。

    而如今能做到从五品的侍读学士,或许是因为他之前在裕王府侍读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去年在东南江浙、福建一带抗倭的功劳。

    这些差事,几乎都是‘要命’的差事,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一如当初在保定府与知府张文远刀剑相向、与鞑靼军剑拔弩张、与仇鸾斗智斗勇、与倭贼阵前较量。

    都是些难啃的骨头……

    总之,这个升迁速度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这位年轻的仲大人确实名副其实,做了正经差事,大家看在眼里,事实面前,那些不服之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仲大人,你倒是说句话啊,这可倒好,咱们一起入的翰林院,一起做的庶吉士,你如今已贵为侍读学士,可兄弟们呢,还是庶吉士,你到底管不管”。

    见仲逸不回应,一旁的费思应又开始催促起来:“这次,你若是再不说句话,兄弟们可就要说你:六亲不认了”。

    这么一说,正忙于伺候众人的程默立刻不高兴了,只是碍于他一个杂役的身份,只能将这种不满憋在心里,但嘴上还不由的低声嘟囔着:“六亲里边,有同窗这一层吗自己不努力,还真好意思说”。

    “你说什么呢”。

    这么一句,却被一旁的费思应察觉,他不由的转身向程默训斥道:“怎么回事每次都有你,知道我与你们家大人是什么关系吗”。

    程默急忙站直了身子,手中还拎着一个茶壶,像是做错了什么事儿似的,毕竟人家为主,他为仆,没有说话的份儿。

    咳咳,仲逸干脆站起身来,也开始‘训斥’起来:“就是,一天天的,不知琢磨些什么怎么啦以为跟着本大人时间长了,就要本大人时时事事都罩着你再不用心做事,休怪本大人翻脸”。

    这话说的,多少有点指桑骂槐的感觉。

    程默是何须人,他岂能听不出来:“仲大人训的是,小的记住了,下次绝不敢再犯”。

    顿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