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唐朝生意人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六十二章 比鸡打鸣还准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果哪家不想狮子进门,就把门关上,舞狮队才会直接到下一家;如果包个大红包,还可以让狮子表演采青。

    红包一般用竹竿吊到五至六米的高度,舞狮队空闲的人,就用身体加上扁担和锄头,叠出一个金字塔形状,狮子就爬到最高处,用嘴把红包吃进去。

    因而说,大唐的春节联欢形式,这类舞狮队会由始贯终,成为最活跃的一批人。

    讲到此处的时候,阿拉伯大鼻子客人们,均是眼冒红光,满脸的兴奋期待色,清绮捂着嘴在李之耳边偷乐:

    “仅是一个舞狮而已,你看看他们的表情,便是特使大人都是一脸的痴迷!”

    李之侧头轻笑:“阿拉伯国家大部分地区是荒漠,逢节日就是个万人的礼拜而已,也就清真寺左右热闹些,何况还有种种忌讳存在!”

    庞啼伏在李之背上笑道:“弥睿大哥带来的人也极会讲,我听着都动心了。”

    “南方过年比北方热闹了很多,至少室外温度能长时间待下去!明日里你们就要更累些了,那些疯婆姨还不各个劲头十足”李之提醒她们。

    清绮掐了他肋下一把,“我也是疯婆姨之一好不好,那种热闹场面谁不乐意见准保你也轻省不了,特使他们可是也在跃跃欲试呢!”

    李之一眼瞥去,果然此时的马赫迪一脸地向往,并不时与身边的弥睿交流几句。

    神识探过去,弥睿正在说道:“年三十白天,会有官府组织的艺人表演,到晚上就把他们招到这里来,艺人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不少西域人,但以天竺国以人为主!”

    “那就有劳节度使大人了!不过,我愿意看到更多大唐民间艺人!”马赫迪解释着他的想法。

    “主要还是以东土表演为主构架,大唐有几十个民族,每到过年,都会有专人自全国各地请了来,仅是各式穿着,就能令客人们眼花缭乱!”

    “我很想明日起就到街头去看看,这两天也没少听瓦费格念叨这些事,就连他们这些待了二十几年之人,也会歇业到处游玩!”

    “今日里刺史府就召集人商议过了,自明日起这处客栈就会有军队驻守,特使大人上街游玩,也有专人引领!”

    “那就好!大唐社会治安比我们帝国好太多,仅是瓦费格那家餐馆所在街面,我来到这许多天,就没看到一次街头打架斗殴者!”

    “那也要做好安全防护,特使大人请放心,守护人员均着便装,不会影响到街头原有气氛!”

    “也好,我已经让人置换了不少铜钱,江大人不是说了,越打赏,表演的越精彩!”

    江大人就是目前被人围聚的几人之一,刺史府的官员,此人一直在口若悬河。

    在李之看来,此人颇具后世导游的风范,不仅讲起来头头是道,偶尔还穿插个小幽默,笑点极高,经由翻译后照样会引来哄堂大笑。

    人群里有那些世家人,但凡称得上世家的势力,过年过节均有自家的舞龙舞狮队。

    他们也会不时插两句,邀请客人们去各家观赏,准保初一到十五,变着花的欣赏到不同表演。

    这些人很懂得气氛营造,更知马赫迪一行人的身份尊贵,便是没有李之这层关系,他们也乐得请这些人出场,以壮脸面。

    李之心下暗喜,有这些人主动掺和进来,可是省却了自己的照应,他甚至能想象到,自初一开始,前来上门邀请的人就会源源不断。

    对于西域人来说,能见识到更多大唐风情,融合进当地民俗,远比逛街更有味道。

    况且他们深知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最隆重接待的。

    此时弥睿又说道:

    “春节的序曲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来年全家平安。虽说明日里才是祭灶日,但阿卜杜勒皇室贵客们大驾光临,今晚我们就在院中祭灶,燃竿放炮送灶神。”

    马赫迪更加兴奋起来,“我们今晚就开始”

    他的表情很惹人发笑,祭灶竟然是用上了我们一词,显然是有心参与进去了。

    弥睿忍住了笑,也不讲明白,祭灶中的祀灶之礼,就需要祀品摆设,猪头便是其中一个大件,灶上更是需要随时烹煮大肉,当着一群穆斯林,总不能做这些犯忌讳之事。

    他的目的就是营造一下气氛而已,马赫迪明显不懂这些,所以才兴致盎然。

    “我们也就是走个形式,多放些爆竿,就图个喜庆!”他不好明言,只能通过这个方式传递。

    这个年代火药刚刚发明出来不久,那里有鞭炮一说。

    再往前不仅没有火药,也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因而一直以来,均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所以被称作爆竿。

    火药出现以后,也只有有钱人家能买得起,因而逐渐出现了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李之此时所身处年代,正是这个时候,北宋时民间才出现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nbsp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