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帝国吃相全文免费阅读

第1155章 以威服,以德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顺走出皇宫之后还感觉自己后背凉飕飕的,用袖子擦干额头的虚汗之后急匆匆返回下榻的旅馆。

    “李大人,喝完茶本来是该教国王打麻将吧”回到旅馆之后,一个官员才想起来今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文化传播任务没有完成。

    “你眼瞎啊,没看见李大人身体不适啊!”另一个官员小心翼翼的扶着李顺坐在地毯上之后提醒说,“李大人,您脸色不太好,要不要让安息的官员找医士诊断一下!”

    “无妨无妨,只是突然有些头晕,休息一下便好,稍后一起去城内逛逛,把该记的情形都记下来,该打听的也顺便打听一下,过几天我们便启程返回大秦!”李顺坐在地毯上擦着额头的虚汗说。

    “这么快就回去”一群使团的官员都面面相觑。

    “嗯,我们出使已经两年有余,陛下和清河侯一定还在期盼我们把西方诸国的消息带回去,拖得太久恐怕他们都以为我们遭遇不测,也必然影响陛下和侯爷制定接下来的国策,此事比较紧迫,何况方才安息帝国的皇帝已经明确表示要派出使臣去大秦,我们这一趟任务也算是功成圆满,回去之后陛下必然会重赏,难道你们不想早点儿回去吃美食喝美酒逛曲园睡小娘子……”

    “李大人包说咧,属下已经快憋不住了!”

    一群人立刻都开始流口水,纷纷表示的确要早些回大秦。

    接下来的时间,使团的一群人和往常到达别的国家一样开始在城内闲逛体验风土人情,并且观察该国的士兵装备、武器、战马、平民的生活状态,顺便拜访一些贵族和官员套近乎拉关系。

    出使在外,一定要仔细观察,胆大心细不要脸,这样才能打探到大秦最需要的情报,这是临行前陈旭的叮嘱,李顺等人牢记于心。

    而收集情报这种事,在眼下的地球文明来说不不太流行,或者说不太方便。

    波西战争,罗马东征,中东战争,亚历山大东征,这些影响人类文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军事情报的作用都很小,大部分的战争就是大军之间硬刚,只是看谁的拳头大,看谁得到神灵的支持多,这些帝国之间的战争连谋略都不怎么使用,对于西方人来,他们是满脑子的肌肉,打仗从来不靠脑浆子,什么上兵伐谋,什么孙子兵法,什么三十六计都是不存在的。

    但对于如今的大秦来说,想要推平地球所有的文明,要把大秦的龙旗插遍五洲四海,这个难度比征服六国统一华夏难十倍百倍不止,无论是人口、武器、交通、后勤补给、国力等都不足以支撑这种超越时代的战争,距离本国国土越远,征服越发困难,管理起来更加困难。

    因此要辅助秦始皇攻略全球,战争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甚至是陈旭放在最后考虑的手段。

    面对这种超越时代的攻略计划,那么就不能像亚历山大大帝这种满脑子的肌肉男,亲自带领大军从巴尔干半岛一路横扫地中海沿岸,然后席卷亚非欧凭借武力来征服全球。

    任何时代武力上的征服是最容易分崩离析的,但欧洲人却乐此不疲的反复同一个过程,从亚历山大大帝到拿破仑,这些在地球文明发展史上威名赫赫的帝王,除开一时的显赫之后,最终统一的国度都分崩离析,甚至还包括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国。

    但中国不一样,自从秦始皇的大秦真正一统华夏中央集权之后,数千年中大部分时间一直保持了团结和统一的局面,而维持这种统一局面的就是文化上的认同,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还有思想上的统一,道家和儒家文化在其中功不可没。

    当然,欧洲的情况要比华夏诸侯纷争的局面复杂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宗教信仰问题,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恒河文明处于一个彼此相连的大陆上,但却产生了不同的宗教和信仰,各种乱七八糟的神彼此不相统属,导致各个文明之间彼此争斗不休,虽然在不断的争斗之中文明也在起起伏伏不断融合发展,虽然欧洲非洲中亚西亚包括印度也曾经被希腊化,但这个过程非常短暂,导致文化和宗教信仰还没来得及统一就分崩离析,终究没有像中国一样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华夏百家争鸣门派众多,但却有一个公认的起源,那就是炎黄二帝,在中国任何门派的弟子拿出一本易经,必然会被所有人认同和接受,但要是在混乱的欧亚结合部,你对着教徒念圣经,只怕会被打死。

    如果此时要在西亚和欧洲本就乱七八糟的文明之中再次杀出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易经文明,高举着五行八卦和阴阳太极的法器到处攻略,只怕带来的会是更加混乱。

    最好的征服,是文化上的征服。

    华夏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就是文明的包容性,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吸收大量的异族文明变成自己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像其他宗教和文明具有强烈的排外性。

    就像佛教一样,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实佛教经过本土发展之后已经变的面目全非了,和印度佛教几乎没有了太大关系,而且随着华夏佛教的兴起,作为佛教起源地的印度佛教竟然日趋没落,在唐朝时候发展到了鼎盛和极致,世界的佛教中心也从印度转移到了中国,进而传播到日本、西藏、南洋等世界各地。

    &nb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