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御宅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欢迎亲们访问!
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大明都督全文免费阅读
第171章 我们要当兵
- 毛帅果然是一个厚道讲信用的人,因为他的确没有裹挟欺骗百姓,让大家去跟着他攻城,也正是通过这一点,百姓对大明军队的印象大为改观,给毛帅的厚道感恩戴德。
汉人的百姓是最宽容的,当你对他稍微仁厚一点,他们就会忘记官府曾经的让他们家破人亡的过往,而对官府感恩戴德。
王家四兄弟随着黑压压的百姓人群,推着他们家唯一的独轮车,扛着几根扁担,来到了镇江城外。
就在镇江外面的树林边上,带队的那个本家将军王大壮就招呼大家停下脚步,然后对着大家大声的宣布:“现在我们就停在这里,等待我们的大军攻城结束大家进城搬运物资,不过大家放心,从现在开始,我就给大家记工钱,答应的每天2斤粮食绝对不拖欠,而且一日两顿饭,让大家吃饱吃好,但是我有个规矩,我们承诺东西都答应你们做到,但工钱却要拖后几天发放,因为我怕你拿了工钱跑了。”
被这么说,所有的百姓就都善意的笑了,这也是实话,人心这个东西就是说不准的吗。
“但是我事先说明,我让你们吃饱吃好,但我们没有攻打下镇江之前,你们是不能走的,也绝对不许走出这些树林,同时我也交代大家,大帅说了,只要发现镇江的建奴冲出来,大家就可以在吃饱吃好养好体力的情况下转身就跑,我们这些天的饭就算你白吃,如果想要工钱,也可以在以后的时候去铁山结算。”
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工钱多少有没有无所谓,就这几天的好饭,也就值了,也都是这几天好饭,让大家恢复了气力,只要建奴出来,大家一跑了之也就是了。
但毛帅的明军天天喊着攻打镇江,却就是一群军人在镇江前面耀武扬威的呼啸来去,总是没有真的攻打,于是王家四兄弟,就在这几日,过上了他们从来没有过的悠闲时光。
每天早晨起来,按照这个本家将军的要求,到后面寻找一些树枝烂叶,然后生上一堆烟火,接着就是准备吃饭,高粱米干饭不许浪费,但可以吃饱,再在每一顿一勺子的肉汤滋润一下,大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明显的变好,腿脚也有了力气。
这一切都做完了,就在那些军人的指导下,所有的百姓分作三批,拿着砍下来的树枝,就在这树林里,开始故意弄出冲天的尘土,你累了他上,三班倒不停歇,一时间围着镇江南外的树林里,一天天人声鼎沸,尘土飞扬,让对面的镇江一日三惊,惶惶不可终日。
蹲在地上轮到他休息百无聊赖的老二,就对大哥嘀咕:“毛帅仁厚,对百姓也好,值得追随,不过就这么让上万百姓胡闹,也不知道毛帅发了什么神经。”
老三剔着牙花子轻蔑的看了一眼兄弟:“你懂什么,这是毛帅的疑兵之计,瞎子说书里都有诸葛亮空城计吗,这个和那个差不多,不过是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我估摸着,毛帅的主力一定在别的地方打上了。”老三是这兄弟中脑袋最灵光的,他总能琢磨出别人琢磨不出来的东想。
“疑兵之计那我们这么折腾了两天了,难道建奴就看不出来吗”老二是这里最憨直的,他的脑袋就是一根筋,所以他最听老三的话。
老大就很鄙夷的朝着镇江那巍峨的城头吐了口唾沫:“建奴都是野人,脑袋都是实心的,他看不出来的,要是等他们看出来了,估计黄瓜菜都凉了。”
“你说的也是,建奴就是一根筋的家伙,平时是这样,打仗也是这样,就知道一根筋的往前冲,也不管对面多少人,也不管能不能取胜。”
听了这话,老三就有些恍惚,萨尔浒离这这里不远,当年大明十几万大军,装备着大明所有能装备的好家伙,结果就在这些一根筋的建奴冲击下,一战溃败,老三悄悄的去观察过的,到现在那里还到处都是磊磊白骨,夜里凄风苦雨的还能听到鬼哭狼嚎。
其实,明军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太聪明了,而建奴之所以胜利,其实也是因为太一根筋了,到底是聪明好,还是一根筋好,在这实在是说不清楚的。
“要是毛帅的大军老是这样,我看,我们当他的兵也不坏。”老二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老二憨厚,就是一个闷葫芦,他突然说这话,就等于他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刚刚歇脚的正走过来,听到老二的话就一愣,扭头看向老二,真的不知道他怎么有了这样的想法。
看到大哥看向自己,老二就解释道:“我看这后金是真的要造大明的反了,而大明也不可能让这帮强盗得了势,所以我看这辽东,兵荒马乱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所以我认为,爹娘的愿望我们是不可能实现了,与其我们老是这么东躲西藏的,像个耗子一样的活着,不如就轰轰烈烈的干上他一场,。”
看到越来越吃惊的哥哥,老二语态坚定的向地上跺了一脚:“不当兵,早晚我们的下场就是一个,要么就在这没完没了的躲藏里饿死,要么就是哪一天被建奴抓了当奴才,被累死,饿死我不甘心,给人当奴才,我堂堂大汉男儿更不甘心,既然怎么的都不甘心,那就当兵去,当毛帅的兵,一来可以给爹娘报仇,二来也能混个未来出身。”
闷葫芦老二突然如此健谈,可见他这两天没少琢磨。
“早晚是个死,不如拼一把。”老二坚定的道。
“可这一当兵就再难脱身了,爹娘交代的开枝散叶的事情就黄了,这是不孝啊。”爹娘没了,这个一家之主就是老大的了,按照中国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