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玄幻魔法 -> 史上最强崇祯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四川毕竟战乱贫瘠已有多年,天府之国倒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眼下人口预估只有原来的三成不到,大批的田地被荒废,也不知道有多少的无主之地,满地都是无人认领的尸骨。

    而中原地方,土地虽然在复耕,但是地方上被流贼祸乱只需要几年,想要恢复却是个长久之功。

    很快山西巡抚练国事、五省总督堵胤锡等人发现,即便是将这些土地卖给归回原籍的百姓,发下耕牛、种籽和农具,想要复耕恢复产量依旧困难。

    首先还是一成不变,民间的困顿问题,仅靠朝廷微薄的支持和供给,百姓们存活依旧困难。

    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那些归籍百姓中有不少人又将好不容易失而复得的土地,卖给地主,自己去当佃农。

    很多人看不懂,朝廷已经免税面赋,这些土地是你们的名字,当了佃农,那可就又是地主家的了。

    后来消息传到京师,崇祯恍然大悟,自己还是太理想化了。

    虽然歼灭赋税,还发下种籽、耕牛、农具等,但家家户户百姓的种地和开销花费,毕竟不能全由朝廷报销。

    因此出现很大一部分刚刚回家百姓,手里拿着种籽、农具,看着名下土地,却毫无办法的情况。

    崇祯皇帝曾想当然的以为,只要自己减免赋税,把东西准备齐全,地方上就会慢慢恢复。

    现在看来,这根本不可能。

    按堵胤锡的条陈上所说,百姓们自己无力复耕,还是会被迫选择到地主家当佃农。

    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朝廷把地主家的田拿回来,分给百姓,百姓无法独自负担种田费用,又还了回去,这可不行。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地方上很快就又会出现大批蚁附般的豪绅地主,时久必乱。

    其实也是低估了流寇在地方上的破坏力,眼下很多刚刚收复的地方,甚至一度成了明初山河凋敝的窘境。

    朝廷也到处用钱,以现在财政状况,根本不可能将全国百姓复耕费用大包大揽过来。

    堵胤锡和练国事的条陈一到京师,很快掀起轩然大波。

    内阁首辅蒋德站出来,说这实在并非山陕个例,而是近几年来的常态。

    礼部尚书黄锦和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李邦华也各拿实例来说,更让朝中争议纷纷。

    崇祯十九年诸王之乱后,各王府放出了无数无主之地,全都被朝廷分给百姓。

    当时看来,这是收拢民心,一石二鸟的仁政。

    到现在,这些荒地已经有接近四成左右,又回流到了各处地主豪绅手中,而且还都是百姓求着他们收下的。

    崇祯皇帝对土地问题向来非常重视,连两日三次廷议全都商量此事,最终决定下一个新政策“官办田庄”。

    已回到地主手中的土地,厂卫会负责去彻查,视佃农生活状况决定是否由朝廷收回,余下那些全国各地的无主荒地,一次性全都归入朝廷名下。

    那些仍在百姓名下土地,朝廷不予收回,但会将百姓按地段分配到当地的官办田庄,统一管理。

    这道旨意发下后,全国的土地分配逐渐停止,各处开始风风火火的修建田庄。

    流民归籍重新入册后,第一件事不再是分配土地,而变成了按地段分入田庄。

    他们的土地办法还是一样,只是换成由朝廷管理的田庄统一调配,而全国各地的田庄都由京师派遣官员运营。

    田庄,是时代应运而生将取代卫所军户制度的先行产物,虽然朝廷开销短时间看会与日俱增,但获利无穷。

    这无疑是释放出来一个信号,朝廷对民间土地问题一直都十分重视,以后田庄将逐渐成为主流。

    天下间的有识之士都能看出风向的微微变化,这种官办田庄的确是现阶段处理各处糜烂的最好办法。

    当这些田庄达到数量足以覆盖全国的地步,卫所的彻底废除,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除了田庄制度以外,对一些特殊地段的土地,朝廷却允许那些豪绅地主购买兼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