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汉兴全文免费阅读

第229章 货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徐世杨真想捏住江南那些贪官污吏的脖子好好问问,把熬糖师傅送到辽东去到底是何居心

    这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发觉甜菜可以榨糖,辽东也不会有甘蔗,这些熬糖师傅若是真到了鞑子手里,哪有什么活路

    当然,徐世杨自己现在也没有制糖产业,不过他有把势力扩张到台岛或琉球的计划,那里都是可以种植甘蔗的,大不了把糖产业的利润分给李氏海盗集团几成。

    另外,徐世杨现在觉得,也许他可以在自己的领土上引种一些甜菜,给自己的制糖工业搭一下基础——糖在工业时代之前一直是奢侈品,若是能给前线士兵的备用食品里加一点糖,关键时刻是真能救命的。

    何况糖的能量很大,也易于吸收,这个时代甚至可以当做药品使用。

    除了熬糖师傅以外,徐世杨还在工匠队伍中找到一些鞑子可能用不上,但对他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工种——造纸工匠。

    最好的宣纸工匠基本没有,但各种粗纸、草纸工匠却是不少。

    这对徐世杨来说也是极有用处,至少火枪兵的纸包弹药所需的纸张看起来已经没问题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神机兵的射速。

    另外就是,有了这么多工匠,江北原来以物易物的经济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一些必要的货币流通是必须的。

    好处是,徐世杨在和亲船队中获取了大量硬通货。

    岁币中有三十万匹绢,徐世杨不打算让它们进入流通,得找机会把这些东西外销出去。

    三十万两银,直接当做货币使用实在太亏了,徐世杨打算把它们铸造成银币,目前的想法是,面值一两的银币含银85%,铜15%。

    这样,徐世杨手中的30万两白银,可以铸造大约35万枚银币。

    正好和亲工匠中也有铸币工匠,可以用来做这种工作。

    徐世杨打算把银币的兑换率暂时固定在1比1000文大周制钱上,这个价格略比现在一两比一贯半(1050文)略低,但也没低多少,基本可以算作一两兑换一两。

    考虑到银币质地稳定,制作精美,这些溢价估计是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另一个是时空,西班牙鹰洋之类的银币就曾经占领过相当大一部分国内货币流通市场),这样的话,徐世杨可以获得将近5万两“铸币税”,比抢钱都快!

    辅币的话,完全可以用岁币中的铜钱顶替,这些大周制钱仅官面上就有205万贯之多,除了可以用以对外贸易,徐世杨打算拿出其中一百万贯,在青州控制范围内流通。

    当然,自己的铸币权不能留在别人手里,徐世杨也打算给自己的辅币留出一条路,以便在必要的时候代替大周的制钱。

    徐世杨自然不能拿宝贵的金属来制作辅币,什么金属都不行,因此他想趁着有这么多造纸工匠的时候,发行纸币辅币。

    纸币现在毫无信用,于是徐世杨拿江北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粮食做基础,拿纸币跟粮食挂钩。

    现在的青州,徐世杨掌握着最大的粮食流入渠道(江南和本土生产)和最大的粮食储备,因而他可以直接规定自己发行的纸币与粮食,为一元对一斤,固定汇率。

    这样的纸币与其说是货币,不如说是粮票,不过用来作为辅币已经足够了,纸币兑铜钱和银币的汇率可以跟着粮食价格的变化而浮动,这样可以淡化粮票的货币形象,对坚定底层人民对粮票的信心有一定好处。

    徐世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