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御宅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欢迎亲们访问!
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移民全球全文免费阅读
第412章 战西北(四十四)
- 扬老坎一屁股坐在沙滩上,絮絮叨叨的说了起来,陈远宏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干脆招呼大家一起坐下来,老老实实的听着。
“在盐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很多次的演变,到现在已经是形成了规范。
刚开始生产出来的盐,能吃就行。
在这个时期,我们对于食盐的组成基本上没有标准,只要干净,苦味低些,是咸的就可以了。
这种食盐很多都是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
没有经过其它处理,质量很差,其中还含有一些有害物质。
盐依照自然存在的状况,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四种。
古时的人并不将天然盐看作是盐,而是称之为卤。
最早采制的盐,可能是海盐。
古籍记载,炎帝,有说神农氏时的宿沙氏开创用海水煮盐,史称“宿沙作煮盐”。
宿沙氏其人,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实际上用海水煮盐,应当是生活在海边的先民们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创造出来的。
也许宿沙氏将煮盐的方法提升推广,后人也就将采制海盐的发明权归到了他的头上。
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由于受干燥气候影响,能够自然生成结晶盐。
古老的河东盐池,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
史称“解盐”、“潞盐”或“河东盐”。
河东盐池很早就出现在史籍的记载中,盐池采盐的历史也许并不比海盐晚。
现在我们眼前这个茶卡盐湖即盛产这种池盐。
池盐具有自然结晶的特点。
晋人王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
是说池盐不需火煮,自然可得。
河东盐池地处黄河流域,可见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应当很早就接触到这种天然池盐。
现在很难确定池盐与海盐的发现及食用孰先孰后。
因为海盐也可由滞存浅滩的海水经风吹日晒,因蒸发作用而自然结晶生成。
生活在海边的先民,也会很早发现并食用这种自然结晶生成的天然海盐。
自然生成的池盐和海盐,以及露出地表的岩盐,自然溢流外泄的盐泉和随地可得的土盐。
只要在生成这些天然盐的地域内有人活动,先民总会或迟或早发现它。
只是由于时代久远,也就不易判定池盐与海盐发现的时序先后。
井盐出现也许稍晚一些,依文献记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巴蜀地区。
《华阳国志》说是知天文地理、识水脉的李冰发明了盐井开凿技术。
李冰在治水的同时,勘察地下盐卤分布状况,凿出了盐井。
先民大体都是取海盐、湖盐、井盐的卤水做原料。
或用柴火煎熬,或风吹日晒,水分蒸发后便能得到盐。
宋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
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
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从元朝到现在,并无明显差异。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
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
陈远宏想了想,确实是这样的,直到清末,技术逐渐完善起来,海盐各产区才改用晒制之法。
“在南方如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
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
最后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井矿盐的生产分为采卤和制盐两个环节,自流井提取天然卤的方法多为提捞法。
井盐制盐采用煎法,与海盐煎法相似。
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滩晒法生产。
有些盐湖经过长期蒸发,食晶沉淀湖底,如咱们眼前的茶卡盐湖。
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
小老儿估计湖底的结晶体,至少在三丈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