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移民全球全文免费阅读

第747章 神赐之地(二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以这个时间跨度来说,印加人不可能是土豆的最初培育者,亦很难成为南美的初始文明。

    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了,在印加人出现在地缘舞台之前,在秘鲁地区,曾经出现过一系列文化\/文明中心。

    其中,最为知名当属,分布于秘鲁西北部拉利伯塔德省一带,存续于公元1-8世纪的“莫切文明”。

    因为一位莫切国王——“西潘王”的墓室被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以及同处秘鲁西北海岸,

    存续期远至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18世纪的“小北文化”,又译“北科奇文化”,是目前南美发现的最早文化遗址。

    然而,不管是“小北文化”还是“莫切文明”,都很难说最终催化了印加文明。

    因为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与印加文明有着明显的区别。

    比如,莫切文明的金字塔、活人献祭,反而更容易让人联想起中美洲文明。

    这种文明上的差异性,源起于地理环境上的巨大落差。

    与印加文明所处的清凉山地不同,在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整个秘鲁沿海及智利北部地区,

    都为被热带沙漠气候所覆盖,其核心沙漠区被称之为“阿塔卡马沙漠”。

    尽管秘鲁沿海的考古发现,以及旧大陆那些,存续于沙漠地带的古老绿洲文明,

    足以向人们证明,有高山之水灌溉的沙漠地带,其实是很有机会,成为农业及文明催化地的。

    但对于秘鲁沿海的,这条狭长干旱地带来说,两个问题限制了其成为文明的沃土:

    一是它的东西纵深实在太小,以至于没有足够大流量的河流,来保证绿洲的体量及持续性。

    相比之下,类似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这样的大河,就有足够的流量,来确保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了。

    另一个问题在于,在封闭的“前哥伦布时期”,秘鲁的沿海平原并没有机会,凭借海陆连接点的优势,

    获得额外的贸易优势发展自身文明,身处沿海沙漠的利马,是在西班牙人建立“秘鲁总督区”后,才成为地缘z治中心的。

    这使得在西班牙人登陆南美大陆时,身处高地区印加文明,成为了南美文明的唯一代表。

    而身处安第斯以西的那条,曾经诞生过独特文明的低地带,则没有像中美洲那样,并存一条如“玛雅文明”那般的低地文明。

    总得来说,不管是代表安第斯山区的印加文明,还是那些在秘鲁沿海沙漠,被发现的文明\/文化遗址,

    都与安第斯山脉有着密切的地理关系,因此,将南美洲文明概括为“安第斯文明”,还是比较准确的。

    当然,就像我刚才分析的那样,如果说中美洲文明内部,还能被细分为阿兹特克、玛雅两个高\/低地文明类型。

    那么,“安第斯文明”的代言人,其实就只是印加文明了。

    不管安第斯地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多少文化、文明体,印加文明的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

    如果不是对文明的演化过程特别感兴趣,印加文明这条主线,便已足够帮助我们了解,“前哥伦布时期”的安第斯地区了。

    将印加帝国的时间轴,与大航海时代的时间线,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有些让人叹息之处。

    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印加人开始生活在后世,秘鲁中部山区的库斯科地区。

    在1438年之前,印加人都没有太大的野心和能力对外扩张,以库斯科城为中心的印加王国,领土面积不过3万余平方公里。

    此后,在新国王帕查库特克的带领下,印加人开始了在秘鲁境内的扩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