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御宅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欢迎亲们访问!
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种田文 -> 古蜀国密码全文免费阅读
第350章钧台之享1
- 她很肯定。
她甚至排除了白袍怪的可能,因为,老鱼凫王居住的地方,一直有金奎砂的痕迹,白袍怪的光影工具都没法起作用。
考虑到有熊氏早前告诉自己的那个家族秘密,所以,在安顿有熊氏父女的起居时,她是做过详尽而精心准备的,目的便是确保万无一失。
因为,整个金沙王城,她最熟悉的便是槐树居。
结果,还是失踪了。
涂山侯人没法追问原因,但是,他非常了解凫风初蕾。
若是凫风初蕾以这样的语气说话,那就表明,有熊氏父女的确是在槐树居凭空消失了。
没有密道,没有别的出口,反正两个大活人就是消失了。
事发之后,姬墨率领一百护卫队便离开了金沙王城。
至于他们回到有熊部族到底是怎么说的,或者有熊部族其他主事者到底要怎么办,凫风初蕾一概不知。
要是姬墨等人消失了也就罢了,可是,凫风初蕾得到确切消息,他们的确回到了原来的部族。
可奇异的是,他们居然一点也没有声张这件事情,甚至没有再派任何人到金沙王城前来兴师问罪。
即使不兴师问罪,至少,该来打探一下消息,寻找一下下落。
可是,整个部族,就好像这件事情根本没发生过似的,甚至,好像大家都忘记了还有有熊氏父女这么两个人物似的。
若是普通人也就罢了,可是,有熊氏是首领,有熊女是下一任首领。
两个首领都消失了,族人却不闻不理,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他们仿佛在竭力遮掩此事,决不让任何人知道,否则,早就天下传得沸沸扬扬了。
越是如此,凫风初蕾越是觉得蹊跷。
所以,她此行到钧台,顺路替涂山侯人掠个阵,但更重要的目的却是去有熊部族一探究竟。
涂山侯人也对这件怪事百思不得其解,半晌才道:“据我所知,有熊部族十年之前便开始陆陆续续在撤离……”
“撤离到哪里去了”
“泰山周围。”
凫风初蕾缓缓地:“上次去泰山之巅,我们碰到有熊首领,可他一点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情。”
“他们撤离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据说,是为了去泰山守候黄帝大人当年的封禅之地。不过,他们的大本营还在有熊部族最初的聚居地。他们聚居的地方有一片山林,干旱之前,水草风貌,满山飞禽走兽,山林外则是万亩良田,算是大夏十二部族之外,比较富庶的地方之一。干旱之后,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委蛇忽然问:“算起来,有熊部族距离阳城的距离也不太远,可为何没成为大夏最亲信的12分支”
“有熊部族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别说大禹王时代,就算是尧帝舜帝时期,他们也超然于各部族之上,虽然历代战乱不休,可是,无论各路诸侯也好,反王也罢,从来没有任何人去主动攻击过有熊部族,而且,他们的部族是从来不需要纳税,也不需要进贡的,自给自足之余,历代帝王每每遇到重大节日,还往往会主动赏赐他们,送上丰厚的礼品……”
这是事实。
无论什么民族,想要占领华夏,都会想方设法把自己和黄帝挂上钩。
就连小狼王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异族人,牵强附会,也要把自己弄成黄帝的后裔——哪怕祖先是黄帝门下一条看门狗也没关系。
他们洋洋得意,至少,老祖母是黄帝血脉下的女儿。老祖先,则是黄帝后裔下的女婿。
作为统治全地球时间最长的唯一霸主,黄帝的威望可不是忽悠人的。
委蛇亲眼所见有熊氏在万国大会上强行出头,大放厥词,纵然大禹王气急败坏,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大禹王尚且如此,其他人更不会去主动招惹有熊部族了。
纵大费登基后,也从不去招惹有熊部族。
就连涂山侯人选择钧台辩论的时间也是三月初三——黄帝的诞辰。
但凡想在中原有所作为的王侯将相,都无法绕过黄帝这个关口。
正因此,有熊首领的失踪,本该在天下引起轩然大波,可是,居然被他们族中人深深隐瞒,这就更加令人不安了。
小米黄粱,咸水菜浆,外加了一盘炊饼。
那是涂山侯人和凫风初蕾在钧台吃的第一顿饭。
大雨之后,是连续几天的阴雨连绵,已经足足消失了五年之久的倒春寒重现人间。
泥土变得松软,气候变得潮湿,可是,那些已经彻底枯死的树木再也没有复生的能力,整个天地间还是灰蒙蒙的一片。
令凫风初蕾惊奇的是窗外的一片土地,刚来时还一片荒芜,结果,刚刚一看,居然冒出了一大片的鹅黄色。
野草长出来了。
真真是野火摧不尽,春风吹又生。
委蛇看了看饭桌上的菜肴,咸水菜浆的那股酸味实在是不太好闻。而且,小米黄粱的口感也十分粗糙。
这对来自金沙王城的人来说,真真是不可忍受。
可是,在钧台,这已经是无上奢侈的一顿美味了。
钧台,没有一粒粮食。
还是安邑的军队快马加鞭送来了几百担粮草,暂时驻扎下来。
委蛇叹道:“启王子,你们吃这种东西已经多久了”
“自干旱以来,五年中有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吃的这种。最初,还能保证每天有一顿干饭,去年开始,小米黄粱都快吃不上了,军营里一日三餐都变成了稀粥……”
和平年代,美酒佳肴,肉食丰富,人们对主粮的需求量就要小得多。可是,几年干旱之后,别说牛羊肉了,草根树皮都吃完了。纵然是早有准备的军营,那些正当壮年的军人,在缺少肉食油荤的情况下,一顿饭吃几大碗也难以吃饱。
粮食的消耗,也就更快。
一个壮年的军人,每一顿,至少要吃大陶碗满满地三大碗饭。
至于稀粥,一顿吃七八碗都不抵事,每每操练一个时辰,士兵们便饥肠辘辘了。
到后来,稀粥都无法敞开供应,就更是饥肠辘辘。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