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历史军事 -> 我为大唐修条路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十五章 征粮旧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贞观六年,关中大旱,钦天监袁天罡夜观天象,占卜卦象预测关中千里大旱,连续近一百天未曾落雨。

    关中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荒。

    为了缓解关中旱情,李世民下诏关中百姓悬赏银钱打井,打一口价赏钱二十贯。

    可下令二十天,右卫汇报反馈道关中百姓压根不知道有这回事情的存在。

    李世民将房玄龄、魏征、岑文本等人叫到承庆殿,一脸怒气地骂道:

    “岑文本,打井的事情朕都说了快三十天了,为什么关中的百姓还不知道打一口井可得赏钱二十贯你们中书省是怎么办事的”

    岑文本拱手回道:“臣也查过了,不光百姓不知道,县里也不知道,公文刚下到各州!”

    李世民气愤地说道:“朕亲自交办的事情,公文却在各官署间转了三十天才下到州里等转到县里,岂不是都道秋后了那打出来的井还有什么用”

    岑文本等人不敢再说话,低着头。

    就这样,中书省林林总总的撤职几十个臃肿的官员和部门,将其下放至各州县内。

    李世民随后又召集大臣商议实际应对旱情。

    如果各级官吏肯下力气,动员关中百姓每十户人家打井一口,拨款五万贯组织百姓修建引泾渭河水灌溉工事,再将南方急调粮食过来,仅仅只能解决二十万人的口粮度过难关。

    而关中却有近三十五万人口受灾!

    那么如何解决这剩下的十几万人粮食呢

    后来李世民在承庆殿案前踱步,下令道:“征粮!”

    那么问题来了,征粮,征谁的粮

    关中大户、封王、地方豪绅和贵族的粮!

    李世民便让底下群臣推荐一个人负责征粮之事,朝廷给起便宜行势之权,三月之内征十五万石粮食,用粮食赈灾和奖励地方打井和修渠。

    底下众官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回应,大家都知晓此事是得罪人的苦差,去这些个大户乡绅贵族和封王府上征粮

    李世民望着底下众臣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人吭声,气出不打一处来道:

    “你们一个个参议政事的重臣第一项职责不是举荐人吗平日里各个高居庙堂,拿着朝廷的俸禄,满口忠孝仁义,怎么到了为朕解忧的时候一个个都不吭声啦

    这话刺激的诸臣很难受,但都心里明白这种差事举荐谁就是害谁,会引来其疯狂的报复。

    此时岑文本上前一步开口道:“臣举荐一人担当此职。”

    李世民问他举荐谁,岑文本吐出两个字:“蜀王。”

    ……

    当天下午,散朝回府的岑文本就被李恪堵在了家门口,李恪一脸愤怒地问道:

    “岑文本,岑侍郎,你为何要推荐本王来干这个谁都不愿揽的差事”

    岑文本一本正经地说道:“我是为国举贤,这事儿没有些胆魄的人是办不下来的,殿下英明果敢,是朝中最合适的人选!”

    “放屁,你当我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没人愿意去接着差事,连举荐人都不敢,这是为何你当本王傻子吗”李恪骂道。

    “这倒是奇了,蜀王殿下您不是一直想寻一次出头的机会么,想压过魏王殿下和太子殿下吗我这是成全你啊!”岑文本不愠不火地说道。

    “你少来,大唐立都长安十几载,功臣勋戚遍布关中,要征关中大户之粮,就根本绕不开这些封王贵族。

    如果本王行事谨慎只图自保,根本征不来几石粮食;如果动了真格,那就一定成为众矢之的。你真是把本王往火坑里推啊!”

    李恪斜着眼睛瞅着岑文本说道。

    岑文本冷冷地说道:“随殿下怎么想,在下中书侍郎,据实向皇上举才是我的职责。”

    这时一个下人过来对岑文本道:“老爷,魏王那边派人稍信,邀您午后去品茗论诗呢。”

    岑文本故意大声回道:“那我就直接去魏王府吧!”

    李恪闻言愈加愤怒,气愤地说道:“哼!投靠的真快啊,这又是一宗邀功的好事吧!”

    岑文本回过头来傲慢地说道:“投靠怎么了邀功又如何殿下既不是嫡出,又没有说什么真材实学,你凭什么在这里指手画脚魏王的见识与谋略殿下你十年都赶不上,有这样的皇子才是社稷之福!”

    说罢,岑文本扭身登上马车扬长而去。

    李恪怔怔的站在门口,气的浑身发抖!

    身后的权万纪(李恪的老师)朝着远去的马车吐了口吐沫:

    “真是一个属狗的,见谁对其好就摇尾巴!殿下,犯不着对其生气,朝廷里那么多大臣,那么多皇子,凭什么让殿下干这种苦差事跟陛下好好说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