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御宅屋自由的小说阅读网,欢迎亲们访问!
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种田文 -> 欲?妒全文免费阅读
955.汉语
- 约摸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文成馆拿出了一部刘邦言论集的初稿,共万字,分述志篇,尚武篇,谋略篇,教子篇,养民篇,赏功篇,论政篇,治国篇,用人篇,后宫篇十个部分。儒生们给这部巨著拟定了两个名称,一曰《沛公集》,一曰《皇帝训词》。刘邦常以起于沛为荣,即使做了皇上仍喜欢人称他沛公,所以儒生们投其所好,为其文选起了《沛公集》这样一个名字。但因为吕后的娘家在沛县,刘邦又是在沛县和吕后成为结发夫妻,这让戚姬对“沛”这个字特别敏感,见到了就心里不舒服,不用说就把第一个名字给否决了。第二个名字,因为书中收录的不全是刘邦训导下级的话,更多的是对生活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所以也感不确。戚姬不愧是才女,想了几个晚上,琢磨再三,把这书的名字确定叫《汉皇语录》。
眼看大功告成,戚姬准备把书呈给皇上,请他定稿,然后刻制几十部,或者发到功臣手中,供其学习,或者藏之深山,传于后世。正在他们作最后的修改,刻有皇帝语录的竹笺已堆满一屋时,郦商把半年多来几个编书的儒生嘲笑皇上的话,写满了几十块布帛,谨慎地呈给皇上。刘邦不看则已,一看勃然大怒,没想到他做到皇上这个高位,还有文人仍然不把他放在眼里,仍然不服他,仍然把他看得鄙如村夫,太可恶了。更没想到,戚姬说要给他干一件大事,不要他干涉,竟背着他聚集一些臭文人整理出攻击他的黑材料,实在令人失望。是可忍孰不可忍,刘邦当即下令:“封闭文成馆,在馆人员全部下狱,暂囚戚姬于永巷中,令其具结悔过。”
还没等刘邦派人抄检文成馆的东西,当晚,戚宫发生了一场大火,把文成馆内已刻好的皇帝语录竹笺和收集的大量刘邦言论的资料全部?毁。[]因为戚姬被囚,服侍人员多跟了去,留下的人都是住在偏房,以致人员没有伤亡。倒是纵火的人在逃出戚宫时,不知被什么人用布袋套住,拉到城外埋了。
第二天早朝,御吏大夫周昌把戚宫昨夜失火的事凑了上去。刘邦问:“伤人了没有,都烧了哪些东西?”他知道戚姬昨晚不在自己宫里,赵王如意被带到未央宫由人看护,因此并不十分着急。
周昌说:“一早派人去了解,没有伤人,只是戚姬让人编书的文成馆烧得干干净净,另有两间主房烧了半个。起火的原因可能是白天把人抓走了,有留下的火种没人看管,夜里烧起来了。”
刘邦纳闷地说:“这倒巧了,白天刚把文成馆查封,夜里就起火把里面的东西烧个干净,让你查不出任何东西。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啊。”他此时想的,一定是文成馆的人在自己捣鬼,怕查出什么对他们不利的证据,因此一把火把房子烧了。
郦商说:“我的看法,这火绝不是自己起的,幕后一定还有指使人,建议皇上彻查。”
刘邦看了一眼郦商说:“文成馆的人已被抓起来,还有谁会去放火?对了,你先前呈给我的那件东西,是从哪里弄来的?”
郦商没想到皇上会当着众大臣的面问他这样的问题,这等于把他打小报告的事公布了出来,他又不好说出是皇后交给他的,只得吱吱唔唔地回答:“是…是…是他们内部一个人报给我的。”
众大臣一齐把目光投向郦商,大家平时都把他当成一个直爽人,没想到也会做些小动作,但事关为皇上做事,大家认为也无可厚非,只是他自己觉得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刘邦看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郦商,意识到自己问得不是时候,马上挽回话题说:“我早听说这几个臭儒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心想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没人说,当时也就没治他们的罪,没想这帮人竟愈演愈烈,发展到整我的黑材料,欲让我遗臭万年,真是死有余辜!这件事从今天起交给廷尉处理,严加审查,一旦审出结果,重治其罪。”
几个著作郎当然没有多少可交待的,只承认说过几句对皇上不敬的话,绝没有诋毁皇上的意思。叔孙通这时已回到都城,看皇上要治他几个弟子的罪,明知这是一桩冤假错案,便百般运作。刘邦本是一个大而化之的人,时间一长,他看廷尉审不出什么结果,心里又想起戚姬的好,也不再甚究,过了一段时间,就把几个人放了出来,但不再让他们为官。戚姬自然没事,被烧的宫室已被修得,还回去过她的高尚生活。
吕雉成功阻挠了戚姬编书的事,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但没有因此把戚姬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多少留下点遗憾。但让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三个月,戚姬却把自己删定的一部《汉皇语录》完完整整地交给了刘邦。刘邦一看,当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疼爱地说:“爱姬,我差点冤枉了你,你是真心为我做一件大事啊。我把帮你做事的人都赶跑了,你却独自完成了这样一件繁重的工作,太了不起了,叫我以后怎么能不疼你呢。”
戚姬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也不要你怎么对我特别的好,你只把我们的如意儿培养成才,也就心满意足了。”
“我会的宝贝,说到做到,就凭你忍辱负重,为我做了这么一件功在当代、名扬千古的大事,你要天我也会许你半个。”刘邦发自内心地说。
原来,在编辑书稿的过程中,每确定一个篇章,戚姬都把刻好的竹笺拿到自己室内,仔细地誊在素的绢帛上,谨慎地收藏起来。大火烧了文成馆后,并没烧到她留的这份存稿。皇上把她解放出来后,立刻明白有人蓄意破坏,设法阻挠这件事,便不敢再声张,只默默地在自己的住处整理书稿,并把其中她认为不妥的话全部删掉,这才有了她今天献给刘邦的册子。
大臣们见到《汉皇语录》,一个个惊愕不已,赞不绝口,有的说:“太了不起了,有这样一个册子,足以享誉万世,可与秦始皇统一天下比美。”有的说:“戚姬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帮皇上做这样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呢?”
谋士刘敬说:“如果不是有非凡的毅力,怎么可能做成这件事?戚娘娘真能吃苦啊。”
叔孙通说:“还是皇上平时说的话就言简意赅,大义微言,不然就是神仙也编不出这么一部光芒四射的巨著。”
刘邦听着大家的议论,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心里像吃了凉黄瓜似的,不知有多舒服,但表面还是很谦虚地说:“诸位不要只是一味地肯定,我们这些年都忙着打仗,没注意过这类事,所以乍一见到这个东西,觉得新奇,实际上哪会有诸位说的这么完美?戚姬是做了件开创性的工作,费了不少劲,但她毕竟不是专业出身,学识有限,难免有错讹之处。要真想这部小册子传于万世,发挥出教化生民的作用,还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进一步完善。你们知道,我是最不喜欢唱赞歌的,今天让大家看这个东西的目的,就是让大家提意见。这样吧,反正这个东西字数也不多,还交给博士,让你的弟子把它抄出几十份,分发给大臣们传阅,有意见就直接在上面改。然后交给博士和戚姬统稿,最后定稿时我再看一下。”
大臣齐说:“皇上圣明。”
刘邦和大臣们在朝廷上议论书稿的话,自然很快传到吕雉耳朵里。她现在已没有办法阻止这件事,只能静观其变。
凡收到《汉皇语录》征求意见稿的人都把涉及到自己的地方,认真看了一下,只要没有明显损毁自己形象的,都没多作修改。倒是统稿时,叔孙通和戚姬又下了一番功夫,锤炼语言,删除俚俗,真正使这部著作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庄子的《庄子》,也比它强不到哪儿去。
刘邦看了叔孙通、戚姬交给他的修改稿,他本是见了文字就头疼的人,实在找不出还有要修改的地方,但是自己的著作,又不能一点不动,那样就显得自己太没有水平了,只好在书名上做起了文章,提笔改之为:《汉语》。
大臣们对皇上的这一改佩服得五体投地,俱说好,好,好。叔孙通说:“这一改,实在改得高屋建瓴,高度概括,既尊重了原书名,保护了发起者的积极性,又反应了主旋律,而且还更简洁,对全国人民今后说话规范用语也有指导意义啊。大家想,皇上起于沛县,发于汉王,现在建立的朝代又叫汉朝,皇上说的话不叫汉语,还有谁的话有资格称为汉语?皇上的话就是当今唯一的官方语言,沛县话自然也就是全国的普通话。所以我说,皇上改得巧啊。”
《汉语》共抄了了三百部,侯爵一级以上官员人手一部。吕雉也得到了一部,翻到其中《教子篇》一章,见开首两条记的是:太子不类我,如意类我;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她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心里像被揪了一下,口中念道:“这个骚臭的狐狸精,她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 欲?妒 p:///0/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