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报错 | 加入书签 | 手机阅读

御宅屋-> 玄幻魔法 -> 幸福武侠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零一章 越强越可怕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此刻司马光看着手中的报纸,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报上古今贤文他一个小时前就看完了。‘增广’中句子没什么难理解的,可是……

    “这本古今贤文用词不是四字一句,也不是三字一句,而是有长有短,仿佛词一样任意而为,只是讲究对仗,这又是创新,而且……”

    “书是好书,比三字经有过之而无不及。”司马光低声说道。

    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林’走天下。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中,像幼学琼林、弟子规等等经典极多,可是真正传到后世依然影响甚大,甚至深入到民间每一个角落的除了三字经,就是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尤其深入,这种深入已经到了让人感觉不到,就像一个出生在中国的中国人,会说汉语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或者有什么大不同。

    增广中的格言因为过于经典已经融入到了老百姓生活话语中,即便从未读过增广贤文的人,也会很自然的嘴里冒出增广贤文中的话,却不自知,不认为这是增广中的,因此严格说来它在后世比三字经影响更深远。

    偏偏武道界大佬们不是不识货的人。

    “确是好书,难怪秦仙傲上期报纸如此自信的宣告抛出这篇。”司马康也感叹,他看向司马光,司马光脸色不是很好看。

    “父亲,你在担心什么?”

    “我大宋有这样的年青俊杰出现,我司马光应该开心,你担心什么?”司马光微微摇了摇头,“可是看了这书,就让我想起当年的王介甫呀。”

    “王安石?”司马康默然。

    王安石年轻时就是以文名于世,王安石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你看秦仙傲写文章。不用多长时间,奇篇巨著便倾泄而出,而且还……这三字经大家不皆服其精妙?这古今贤文我们不服其精妙?”司马光低叹道。

    司马康心中也摇头。

    王安石与秦仙傲相比,在文上面。无论怎么比,都很相似。王安石年轻时中进士后,同科进士游览金陵,考官命所有进士皆以‘金陵怀古’作词,王安石一文写出。苏轼见了后大惊失色,半响无语说出一句至今仍然广泛流传的话‘此老乃野狐精也’。

    苏轼用这话第一次称赞王安石的作品后,之后每一次王安石作品出来,苏轼都是用这话来赞叹。

    文学角度,王安石有力的推动了诗特殊时期新运动,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而‘经学’上,王安石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使现在大宋一种新的学风形成。

    “秦仙傲若只是像王安石也罢,偏偏。”司马光低声道,“王安石诗、文、词虽妙,然而他文学主张,过于强调‘实用’,艺术作用往往不足,不少诗文,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硬瘦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秦仙傲倡议白话文,我原本以为也是接了这个风……”

    “可是秦仙傲的白话文。”司马光摇头。

    “秦仙傲的白话文。他用心写,天下能写得比他好的只能看后人。”司马康苦笑道。

    “白话文如此,这古今贤文,更是……你看看明明是说理,可是说得多好?”司马光低声感慨,“秦仙傲若真用心写好文。没有他写不好的。”

    古今贤文中的句子,司马光明白一句两句很容易编,可是一两百句,难度增加就是几何倍,更遑论洋洋数千句!

    “秦仙傲在文学上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实用上,也更加入魔,在变法上更是疯狂到了无所不用其极。”

    “一个王安石已经让天下……秦仙傲现在更是将天下给……,可是秦仙傲和王安石比,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秦仙傲还年轻,我们终究要归隐的,就算我们能压得住他一时,我们归隐之后,谁压得住他?”

    “到时真不知这个天下会被他给折腾成什么样子。”

    “秦仙傲越表现得好,我这心里就越为这苍生担忧!”司马光面容疲惫。

    “父亲,这古今贤文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为人莫做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我们做事,谋事在人,成事么就看老天了,管那么多干嘛,问心无愧即可。”

    “你倒是会说话。”司马光低下头目光落在报纸上。

    “第一本是三字经,这第二本是古今贤文,那第三本?”

    *****

    秦仙傲将各种格言警句融合成一本书,而且这些格言句句仿佛千锤百炼一样,让人一读便油然心生喜悦,武道界大佬都是有眼光。

    “这是开蒙教材?不,这不仅仅是开蒙教材,而是人人必读的一本书。”苏轼哈哈大笑,“看着吧,这本书必然会深入民间,成为老百姓最喜欢的书。”

    “这秦仙傲,他若不搞白话文,入我儒家之道,老夫也得拱手让贤,宣布隐退,可以笑傲江湖了。”文彦博长长感叹,“可惜,他终归是王安石一个路子的。”

    “清新自然,却又蕴含深刻道理,明明不是白话,却又如白话一样让人一看就明了,一读就喜悦,我能说什么?”曾布站在窗前。

    吕公著家,自报纸送到吕公著手上后,吕家家仆便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旦有人走到吕相公书房不远,便听到朗朗声音传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

    已经很少朗读诗文书籍的吕相公居然读起了文章,就像幼儿开蒙读书一样大声朗读。吕相公在读什么文章?

    很快,吕相公读的是报上的古今贤文便传了出去。

    于是一些因事务繁忙而没有看报的,也想尽办法放下手头事,弄来新的报纸,阅看起报上的古今贤文来,这一看,便不得了。

    “天啦,这真是秦公子写的开蒙读物?”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秦公子这是为我们所写的呀!”

    “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这话说得太通透了。”

    “我常听人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往我从未有过这种感觉,可是这一次,这里的话每一句,几乎都让我这样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这……这也太……”

    古今一切经典都是由一些学问高深的人写就,而开蒙教材更是如此,唯一的例外就是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本没有作者的书,完全由民间智慧结晶而成。

    完全由老百姓写成的,却能赢得历朝历代大儒的赞赏,并且也加入到润色修改中,这很不得了。尤其是对于普通老百姓。

    大儒们觉得好,可他们所处的阶层不同,自然无法完全了解下面底层百姓的想法。

    因此大儒们编写的三字经也罢,千字文也罢,各种启蒙教材,经典书籍也罢,终归是为士子阶层准备的,离老百姓太远了。

    而增广贤文就弥补了这个缺陷,是一个真正为普通老百姓量身定做的文章。

    秦仙傲上一期报上的三字经,虽然老百姓读着朗朗上口,感觉很不错,可那种不错,因为三字经中典故太多,经史子集知识太多,而这些学问是老百姓所不知道的,这便造成了一种尴尬,就是三字经明明是用白话写的,偏偏老百姓看得懂的不多。

    因而老百姓对三字经的赞扬,多多少少有一种不懂,又因为对秦仙傲盲目崇拜,所以觉得好,因为看起来蛮厉害的样子。

    而这一本,才真是一读便入了心坎中,句句觉得亲切,句句看了后有一种如闻大道的感觉。

    老百姓并不蠢,古今贤文中一些道理其实他们也是注意到了,甚至早就以此为行为准则,可就算懂,也只是潜意识中懂,要明确表现出来,却很茫然。更多的是完全不懂,平时里乱来一气,这时看了书中讲叙,才恍然大悟,原来要这样做。

    其实完全不懂的道理,真要去想,就像苹果为何落地?有些道理真去研究,去多想一想,是能够弄明白的,可是人最可悲的就是习以为常和麻木。

    古今贤文中的各种道理,除非极少数人外,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遇事也只会下意识去做,根本不会去想这样做是不对的。

    更何况就是那些懂的道理,有的是因为本身聪明,所以才能隐隐约约总结出,有的是莫名其妙中合了‘大道’,可大多都是数十年,一辈子经验的总结,或者老一辈的告诫。

    不管懂,还是不懂,总之看到了这一篇古今贤文自然而然的兴奋激动。

    “这个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们岂会不明白,只是明白一回事,说得像秦公子这样动听又是另一回事。”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这话说得多好,多动听!”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好,好一句防人之心不可无,真是至理明言,这书小孩要读,我们也要读呀……”

    ……

    很多老百姓看了这古今贤文后,不再像应对三字经一样,看过便放到一旁,而是完全不由自主的吟诵起来,甚至反反复复读,反反复复背。(未完待续。)

    ( 幸福武侠  p:///3/3428/  )

加入书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打开书架